竹棚意外︱棚未搭好“合资格人士”已预签安全表 申诉专员批荒唐
近年工业意外频生,申诉专员公署今(16日)公布一项关于规管职安健的主动调查结果,揭发不少负责检查竹棚、吊船等装置安全的检验员,在未检查其安全状态下,已签署表格批准使用。甚至有检验员在竹棚未搭建前,已签表确认棚架安全,形容相当荒唐。
建造业5年多发生108宗致命意外 19宗涉及竹棚
申述专员公署在2022年9月展开有关职安健调查,发现从2018年至2023年6月,建造业总共发生108宗致命意外,其中52宗为高空坠下,19宗涉及竹棚。
申诉专员陈积志指,在现行职安健机制下,在进行涉及竹棚、吊船装置等的高风险作业前,必须先由合资格检验员检查装置的安全状态,并签署指定“棚纸”确认棚架安全。不过公署发现,有合资格人士未有检查就已预先签署“棚纸”,甚至未搭好棚架已经签署,罔顾工人及大众安全,形容“简直荒唐”。
公署举例,2023年,曾有劳工署人员经调查发现,有合资格人士在棚架搭建好之前已经签署表格,最终被罚款7000元。
申诉专员陈积志:令人怀疑未检查先签署情况在业内普遍存在
他表示,涉事合资格人士往往会以一时不小心作借口,惟其个案之多,令人怀疑未检查先签署的情况在业内是普遍存在。他又指,在2018至2023年期间,平均罚款只有八千至一万多元,相对于高昂的建造费用和收益,罚款“根本就好少”,亦很少判监禁,认为罚则阻吓力不足。有承建商更被定罪77次,视法律于无物。
申诉专员促劳工处引入抽查机制 建立电子平台上载检查记录
陈指必须严肃追究其刑责,以法律制裁违反法例人士。他建议劳工署研究就各项高风险作业指定检查清单范本,要求合资格人士备存检查记录,并引入抽查机制;长远而言,应建立电子平台,让承建商上载其检查记录,从而杜绝提前签署。
劳工署:计划今年下半年试用无人机协助执法
劳工署回应指一直重视职安健,已按申诉专员公署的建议展开跟进工作,包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试用小型无人机协助执法,并研究引入语音转文字技术以协助录取口供,提升前线人员执法及搜证的成效;扩大安全委员会会议的参与范围,涵盖高危及安全表现欠佳的私营地盘,以加强风险监控;增加对安全从业员的监察,让他们更严谨履行职责;以及加强监管强制性安全训练课程的营办机构及导师的表现等。
劳工署发言人指,亦会加强跟发展局和屋宇署的合作,继续巡查执法、宣传推广及教育培训,并配合科技应用,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