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医院预计2月准备好 黄伟纶:医管局正为配置进行测试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位于亚洲国际博览馆旁的临时医院建造工程已完成,并命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31日)发表网志,称一般医院需要3至4年才能建成,但该医院项目4个月便完成,虽然为“临时医院”,但规模与现时一般医院没有分别,并按香港永久建筑的标准设计和建造。
他又指,医管局正为医院配置医疗仪器和进行各项测试,预计2月准备好,为抗疫提供更好的装备。

临时医院包括六座病房大楼及一座医疗中心,共提供816张负气压病床。(发展局图片)
+1

黄伟纶说,医院项目是香港政府去年7月向中央请求援建的医疗设施,又指过程充满挑战,包括地下公共设施要改建、巴士站要改位、受疫情及恶劣天气影响等。

医院布局采取“医患分隔”

建筑署工程策划总监梁健德说,医院占地约30,000平方米,设有6座两层高的病房大楼,共提供816张负气压病床,病房大楼每层有72张病床。医院有1座医疗中心,内有药房和实验室,可提供核酸测试服务。另有1座能源中心和其他医疗配套设施,包括一座液态氧气缸,容量达11,000公升,可连续5至8日供应氧气。

梁健德又说,医院的整体布局采取“医患分隔”,即是把6座大楼中央通道的位置,预留作输送清洁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进出;而医疗废物则会沿外围通道送走,以减低感染风险。另外,每间病房均按照标准负压隔离病房规格来建造,例如病房入口设有前室作为缓冲区,病房外的气压经前室到病房时逐步降低,以单向气流阻隔病毒传播,减低交叉感染。

发展局指,临时医院的整体布局采取“医患分隔”,即是把六座大楼中央通道的位置,预留作输送清洁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进出,而医疗废物则会在外围的通道送走。(发展局图片)

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技术

梁健德又说,项目采用“组装合成”(MiC)建筑技术,以“先装后嵌”的概念,把医院分成多个单元(俗称“盒仔”),以病房为例,每间由三个“盒仔”组成。“盒仔”在内地厂房预制,并完成内部装修、配件装置组装工序,包括通过气密测试等,然后才送抵工地装嵌。

发展局指,临时医院外墙使用柔和的颜色,并加上图案,希望纾缓病人的心情。(发展局图片)

外墙用柔和颜色 冀纾缓病人心情

在建筑设计方面,梁健德表示,医院外墙使用柔和的颜色,并加上图案,希望可以纾缓病人的心情。由于当中两座病房大楼较接近港铁路轨,建筑团队亦在大楼旁增设绿化隔音墙,以免病人受到噪音的影响。

两座病房大楼较接近港铁路轨,建筑团队在大楼旁边增设绿化隔音墙。(发展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