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医管局纸病历到电子化 资讯主管:18医院3年后变“智慧”
“智慧医院”是医院管理局近年锐意发展的方向,不过倒数到上世纪时,科技仍未普及和完善,医院运作只靠纸张传递资料,除了效率低,更不时遗失病历令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威胁病人安全。医管局成立30周年跟随时代行走,投身公立医院第28个年头的资讯科技及医疗信息主管张毅翔,见证时代革新,病历早已电子化,并增加AI技术睇X光片、机械人送餐,目的只为提升病人安全及医疗成效。他交出未来三年蓝图,期盼18间急症医院都会蜕变成“智慧医院”。
过往找纸本病历花大量临床时间
“排版(纸本病历)有个问题就系得一套,病人入咗院我哋要等佢摷,等佢摷嘅时候可能摷唔到,或者佢摷到,原来佢有啲喺隔篱医院,我哋就要去借排版,所以就要联络隔篱间医院,你可能要打电话安排、写封信、Fax(传真)过去”,急症科专科医生、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信息)彭育华分享,每日要在物流问题上周旋,花去大量临床时间。
索取纸本病历不单止浪费时间,张毅翔指医生以往经常欠缺病历下为病人诊治,无法预计当中后果,今时今日绝对不会接受,“我无资料医佢系唔啱㗎。”公立医院早已将病历电子化,每名医生更手执一部平版电脑,资料运送、传递一掌完成,相信公立医院较早年已减去七至八成纸张,笑言“唔知悭咗几多棵树”。他提出未来三年的愿景,希望18间急症医院的病房,都加设病人维生指数监察系统、病人资讯电子报告板等,变成“智慧医院”。
AI看肺部X光片今年逐步医院使用
医管局在2018年11月,一周内收到玛丽、威尔斯及玛嘉烈医院三间龙头医院通知,未有察觉病人肺部X光片有阴影,导致三名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延迟医治至少一年半,当年已提出用AI(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生“执漏”。张毅翔交代最新情况称,AI睇X光片的准绳度达九成,“提一个医生就救到一条命,所以系值得做,我无呢个电脑系统无人提医生,就有机会出事啰”,技术现时仍然试验中,预计今年第二季逐步在医院使用,不认为AI会取代医护人员,AI技术只是充当补充角色。
革新是历史的进程,但亦要走得稳妥。去年8月医管局系统故障近一个半小时,医护人员无法查看电子病历。张毅翔指任何进步都有风险,医院亦有后著,即使无网络也可靠医院内联络使用有关资料,但承认并不完善,上次故障时亦非完全可用,会再花心机补漏。
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陈沛然2019年引述不同公立医院急症室医护人员指,即使未有登入电脑系统,都可以获取涉去年6.12冲突的伤者的资料,页面更显示“供警方用”。张毅翔反驳,“有人喺到乱讲嘢,跟著大家就觉得系真”,经查证后强调事件绝非事实,“对病人资料、私隐我哋好紧张,我哋同私隐专员(沟通)好密切嘅,佢唔会放过我哋,我同大家讲所以无发生咁嘅事。”
张毅翔今年加入医管局第28个年头,对医疗资讯科技感兴趣,认为帮助病人富有满足感,因外国大部分资讯系统是协助会计财务工作,但自己工作是帮助医护、病人,笑言其资讯部门流失率较外界低,亦可能因“帮人计钱𠮶啲系无(感觉),帮人救命帮病人就好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