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筹备舞台剧 深水埗孩子藉互动表演诉心声:困家中无人倾计

撰文: 袁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市民的正常生活被打断,基层的小朋友更面临诸多困境。出身基层的小五学生梁绮桐形容停课在家的日子就是“早起食饭,跟住过一日,打吓机,然后无人倾计”;而自称“高先生”的小三学生高颖琛则表示,疫情下每天的生活就是被妈妈要求“洗手、洗手、洗手”,而家中环境狭窄,只能透过小小的窗户张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基层的孩子亦有渴望和梦想,他们一样需要被理解和倾听,怀着这样的信念,资深儿童艺术工作者兼编剧陈渝英便招揽了一批深水埗区的小朋友,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探索自我。尽管今年的筹备曾多次受到疫情拖延,但她坚持不放弃,最终这台《我的天》互动舞台剧将会透过ZOOM网络直播的方式演出。

高颖琛(左)和梁绮桐(右)性格完全不同,但透过舞台剧《我的天》成为了朋友。(罗君豪摄)

两个性格大相径庭的人,却同样被招募进入《我的天》剧组,近一年的训练也使得二人成为了可以坐下玩纸上游戏的朋友,这或许就是为何选择戏剧演出训练的原因。

梁绮桐(左)原本较为内向,透过表演训练等开始慢慢讲出心声。(罗君豪摄)

戏剧训练促小演员吐心声

单薄的身型,羞涩的笑容,梁绮桐看上去十分斯文,是典型乖小孩的样子,她却透露自己钟意“打机”,常常因此被责骂。与父母及弟弟居于深水埗公屋里,按道理不该觉得孤单,然而喜欢表达的她却感慨,父母工作繁忙,回到家只专注自己的事情,家中没有人听她说话。疫情期间,学校一度停课,她形容自己的生活就是“早起食饭,跟住过一日,打吓机,然后无人倾计。”

陈渝英回忆,绮桐一开始十分怕羞,不敢和人吐露心声,和成人相处时,甚至会揣测大人们喜欢听甚么,努力表现得像一个乖孩子。不过其后和剧组的人熟悉后,绮桐开始变得健谈,愿意将自己独到的看法表达出来,问及对疫情感受时她说:“我看到医护人员很辛苦,甚至连生日都要返工,所以我将来不会做医护,因为我想要庆祝生日。”

在《我的天》中只有一名成人角色,叫Plato,他与绮桐扮演的角色曾因为“打机”发生了矛盾。绮桐说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家中时常发生。不过她自言比起其他大人来说,她更喜欢Plato,“虽然最后都系唔俾我玩,但是佢会听我解释、和我沟通。”

过度活跃小演员学会责任感 疫情中折纸鹤解闷

性格完全不同,而且患过度活跃和轻度自闭、自称“高先生”的高颖琛在疫情中的体验却有所不同,兴奋时他常常不受控制,说起话来也是漫无边际。他说疫情时困在家中,印象就是妈妈不断要求他“洗手、洗手、洗手”。一家四口住在深水埗的公屋里,地方狭窄,他感到倦怠时,便折出纸鹤,放在窗边,望望外面的世界。

这已经是“高先生”第二年参与剧本演出,在去年《透明人》的表演中,他曾试过在上场前半分钟破坏自己的头饰,一度想放弃演出,但头饰经调整后“高先生”又坚持演出,全程想办法保护头饰,未曾穿帮。陈渝英认为经过这样的事之后,“高先生”已经开始学会了承担,并意识到团队精神。

“艺术本子”创办人、《我的天》编剧陈渝英(左)说,她会引导小演员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起记录并整理成剧本。(罗君豪摄)

透过戏剧助儿童说出感受

“艺术本子”创办人、《我的天》编剧陈渝英说,她会引导小演员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起记录并整理成剧本,而最初选用戏剧的形式,就是希望能够透过演出培训及公开表演的机会,让小朋友学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同理心,她说,“进入剧组后,绮桐开始变得健谈,而高先生则学会了承担责任。”

二人透过表演训练,都有了不少的成长。(罗君豪摄)

冀无台剧让观众更了解每个家庭的亲子问题

今年的演出因为疫情一拖再拖,最终主办方乐施会及民社服务中心决定由实体转为网上演出,为小演员们圆梦。原本小演员们需要站在观众席中与观众互动,最终也只能转为透过ZOOM的功能互动,而整个表演中也穿插不少小演员们自己在家拍摄的生活片段,希望能触动观众的心,“呢套舞台剧适合亲子共赏,当然儿童工作者、老师都适合睇。基层小朋友的生活需要被人看到,而佢哋有嘅亲子问题,也许每个家庭都存在。”

日期:2020年10月11日时间:下午2时30分至3时45分形式:Zoom网上实时演出语言:广东话对象:亲子、家庭或其他有兴趣人士费用:港币50元(以一个Zoom名额为单位)付款方式:网上报名,网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