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沙士老将带队再战新冠肺炎 考DSE女儿隔空送饭两月
新冠肺炎疫情袭港,本港累计逾千人确诊,玛嘉烈医院任职高级物理治疗师廖悦明,是院内“防疫小队”成员之一,须轮流为确诊者进行物理治疗及涉及高危的雾化医护程序“抽痰”。为避免一旦染疫会传染家人,他每当负责“防疫更”时皆会搬到酒店暂住,连同14天隔离期,每次为期一个月,碰巧错过了幼女应考文凭试的重要时刻。
廖悦明感激忙于“备战”的女儿体谅及支持,更在百忙中抽空,每天来往酒店与家居之间的天桥,与他相见数秒钟、没肢体接触下送“爱心饭盒”打气。陪伴确诊者康复出院,是千金买不来的难忘体验,而完成两次“防疫更”的他形容,疫情令他明白“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今日(21日)父亲节吃一顿简单晚饭,已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每次治疗病人长至45分钟 部分需“抽痰”
在玛嘉烈医院任职高级物理治疗师的廖悦明,拥有2003年沙士“抗疫”经验,疫后十多年后晋升成管理层的他,今年再遇新冠肺炎。他遂与另外两名有沙士经验的同事,以旧人带新人的方式,组成六人“防疫小队”,为玛嘉烈内的确诊者提供物理治疗服务。
他表示,确诊者胸肺功能差,多需长期卧床或用呼吸机,配合物理治疗,适时转身或做简单动作,可减低并发症发生,惟每次治疗须近距离接触半小时至45分钟,加上部份病人需“抽痰”,是雾化医护程序,有一定传染风险,故须专门队伍负责。
尚有五年便退休的他直言,小队有传承作用,“以旧带新”形式培训下一代“接班人”,万一日后若有高风险疫情,团队亦有经验应对。
女儿Ann:为父再上抗疫最前线感到担心
被年轻同事笑似“爸爸”的廖悦明,实际亦与太太育有一对子女。他忧心不幸受感染会波及家人,故每次服“疫”期间及其后隔离的14天,皆会搬到酒店暂住。其中一次“抗疫更”,撞上女儿应考文凭试的重要时刻。
女儿Ann说,沙士时她是手抱婴儿,对当时没印象,得悉爸爸是次疫情须再走上抗疫最前线,一度感到担心,亦希望文凭试期间有爸爸陪伴在旁,“面对DSE,心情都几徬徨,都会想爹哋系身边陪伴,有心灵嘅慰藉。”
身为体院少年羽毛球队员的Ann指,爸爸是她的“私人物理治疗师”,她明白物理治疗对病人康复十分重要,故有意成为物理治疗师的她,决定支持爸爸。
觉得佢好勇敢,咁近距离接触病人要有一定勇气,有一定风险都坚持完成工作,我好佩服佢。
任父亲“送饭专员” 每晚天桥上送上爱心饭盒
为了表示支持,忙于应付文凭试及体能训练的Ann,主动担任爸爸的“送饭专员”,每晚在连接屋邨及酒店的天桥上与爸爸短暂会面,送上妈妈制作的爱心饭盒,为爸爸打气。
Ann指,文凭试数学科表现未如理想,既紧张又荒乱,幸得到爸爸及时鼓励,令她重拾信心,“考数学,眼前好多数字,加埋口罩焗住,令我更焗更晕,进度比平时慢,心好乱,表现无想像中咁好,好失望......系两份卷中间WhatsApp爹哋,得到小小安慰,明白只系一科,唔使太介意。”
“一家人齐齐整整系埋一齐,已经好开心”
廖悦明形容,3月底至4月底时,他与女儿似在两个战场上各自“打仗”,但亦会互相关心,不时分享减压方法。他感触地说,一度须使用呼吸机的确诊者,最终在医护合力照顾下康复回家,“系钱买唔到嘅奖励”;而疫情期间,一家人见面机会虽然大减,关系更胜从前,“系屋企时,大家未必每晚倾到偈,但分隔咗,令大家维系更深,每晚11点都会视像倾偈。”
他认为女儿疫情期间成长不少,会关心及照顾家人; Ann则笑指,十多年来首次听到爸爸主动表示“挂住屋企人”。
由于廖悦明需指导实习生,故每次为期一个月、已轮两次的“抗疫更”,最快今年9月才再临。今日父亲节,一家人终有机会聚首,戴著口罩的廖悦明笑得眼弯弯地说:“啱啱完咗第二次防疫队、隔离完14日,可以返屋企,阿女又考完DSE,相信一家人终于可以食返餐好......成个疫情嘅体会,系快乐好简单,一家人齐齐整整系埋一齐,已经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