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蚊患指数升至10% 四区高于警戒水平 马湾最严重
食物环境卫生署今日(16日)公布,五月份全港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由四月的4.7% 上升至10%,密度指数则由四月的1.2%,升至五月的1.4%。食环署指,有四区的诱蚊器指数高于20%的警戒水平,分别是马湾(27.1%)、西贡(21.3%)、荔景(21%)及沙田(20.2%),并将于今年六月起,增加监察地区至62个。食环署提醒,夏季炎热多雨,本港亦于四月录得今年首宗登革热个案,已于今年4月20日展开第二期灭蚊运动,呼吁市民须采取措施防治蚊患。
马湾、西贡、荔景、沙田的诱蚊器指数超20%
食物环境卫生署今日(16日)公布,全港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由四月的4.7%, 上升至五月的10%,反映白纹伊蚊滋生的情况略为普遍。而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则由四月的1.2%,升至五月的1.4%,即在诱蚊器中的白纹伊蚊成蚊平均数量为1.4只,显示成蚊数量并不多。
食环署指,在57个监察地区中,有四区的诱蚊器指数高于20%的警戒水平,分别是马湾(27.1%)、西贡(21.3%)、荔景(21%)及沙田(20.2%)。至于各个主要口岸的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亦从四月的0.4%上升至五月的2.3%;每月密度指数则从四月份的1.1%,上升至五月的1.3%。
食环署解释,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分为四级,高于20%但低于40%为三级警戒水平,显示该区超过两成的地方有白纹伊蚊滋生。食环署又指,为加强监察登革热病媒,食环署将于今年六月起,增加监察地区至62个,新增的地区包括黄大仙西、将军澳东、牛寮及木棉山、麒麟山,以及长洲北。
四月曾录首宗登革热 吁市民采取措施防蚊
食环署提醒,夏季炎热多雨,有利蚊子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指本港亦于四月录得今年首宗登革热个案,呼吁市民须采取措施防治蚊患,例如视察家居及附近环境、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彻底更换花瓶的积水等。
食环署表示,自今年四月起,已采取新设计的诱蚊器取代旧有的诱蚊产卵器。新设计能直接计算成蚊数量,厘定诱蚊器指数,以及制定新的密度指数。食环署每年亦会联同相关政府部门展开全港灭蚊运动,分三期进行,第二期灭蚊运动已于4月20日开始,将于本月19日结束。灭蚊行动包括︰每星期在民居100米范围内树木茂盛的地点,以雾化处理方法杀蚊;每星期巡查及清理积水、施放杀虫剂、清除弃置的水载容器、进行除草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