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太古城确诊者成漏网之鱼 梁子超:检测有先天缺陷
本港最新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是一名54岁太古城男居民,他首次到东区医院急症室求诊时,即使有发烧,但由于肺清及无外游纪录,不符合接受病毒检测准则,至相隔5日后第二次求诊才终获化验。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呼吸系统科医生梁子超认为,染病者病征及病毒传播链不明显,加上新型病毒传播性高,令检测难以完全找到病人,属“先天缺陷”。香港每日仅可做近千次病毒检测,但有感冒病征的病人数量多,加上诊断工具亦有限制,难以快速地为众多病人做测试。
他指现阶段各人应做好个人卫生,企业可制订弹性上班政策,若私家医生见到病人病情长时间未好转,应尽早转介至公立医院。
患者肺清无外游 不符呈报准则
现时医院管理局会为符合新型肺炎呈报准则的怀疑个案病人做病毒化验,即有发烧及呼吸道征状或肺炎,而病发前14日到过武汉市或内地医院,或曾接触确诊新型肺炎患者,均属怀疑个案。而自1月31日起,医管局的“加强化验室监测”计划亦为所有住院的肺炎病人进行新型病毒化验。
最新确诊的54岁男病人,自2月7日发烧以来,9日内曾6次求诊,分别4次到私家医生诊所及两次到东区医院急症室求医。他首次到东区医院时虽有发烧,但因肺清及无外游纪录,不符合医管局的检测准则,因此毋须接受检测便离院。他在第二次到东区医院求医时,因出现肺炎,才符合检测条件。
试剂供应及化验室人手 成扩大检测限制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呼吸系统科医生梁子超指,新型病毒确诊者病征均不明显,传播链不明,病毒传播性却较高,这些都属“先天缺陷”,令医院的检测准则难找到全部病人。但他认为若要再收紧检测准则有几方面限制,包括检测方面的限制。
现时公立医院每日可做约700至800次病毒化验,初步确诊的结果会交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覆检。梁子超称,若全部有呼吸道征状病人,如感冒或轻微肺炎病人均需化验,病人数量相当大,化验室未必能够应付,加上检测亦涉及试剂供应及人手问题,料会带来一定的负荷,因此公立医院有必要先筛选接受检测者。
诊断工具所限 取样需在医院进行
现时的PCR快速测试结果需等候数小时,本地及海外不同的团队正研究如何加快测试效率,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研发“自动快速诊断系统”,将测试缩减至1小时;而据报内地传染病学专家钟南山已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仅需患者的一滴血液样本,检测新病毒的IgM抗体,15分钟内有望得知结果。但两者仍处于研究阶段。
梁子超认为,在未有新技术前,现时的诊断工具有限制。他解释若只取患者上呼吸道样本,因有机会出现假阴性,或需取肺部样本确定,但这些取样程序难以在门诊完成,怀疑个案患者最终仍需入院。若日后“笃手指”便可取样化验,或能扩大检测准则,以查找更多相关病人。
私家医生应避免于诊所为病人抽样
香港已有多宗源头未明的本地感染个案,梁子超提醒市民现阶段应做好个人卫生,有病征尽量减少外出,而企业可制订弹性上班政策,减少上下班时段及办公室人流聚集。
今次个案中,一私家医生因患者发烧,两度转介他前往公立医院。梁子超提醒医生若有怀疑个案,如病情无好转的病人需尽快转介外,应诊时要戴口罩,亦应避免在诊所做高危程序,例如抽痰等,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