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人口140万创新高 七区贫穷率高于平均水平 4区每四人一个穷
政府昨日(13日)发表《2018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被界定为贫穷人口的市民共有140.6万人创新高;比率为20.4%,仅次于2009的20.6%,代表每五名市民,就有一人处于贫穷线以下。不过有七区的贫穷率高于整体水平,最差达27%。
18区的贫穷率高低相差近一倍,中西区仍是最低区域,仅14.1%,但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即每七名居民中有一人属贫穷;最高比率也“冧庄”,观塘区每四名居民,就有一人处于贫穷状况,尚有三区的贫穷率都达约24%;全港有五区都有超过10万人处于贫穷线以下。
▼2018年18区最新贫穷率及贫穷人口(2019年12月13日公布)▼
(政策介入前计算,比率为低至高排序)
政府:高龄化加速推高贫穷人口
扶贫委员会采纳了“相对贫穷”的概念,把贫穷线水平订于按住户人数划分的政策介入前每月住户收入中位数的50%。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联同政府统计处自2013年首次公布官方贫穷线以来,第七次同比更新贫穷情况的分析。以2018年数据,一个四口家庭在政策介入前,月入少于21,000元便属于贫穷住户。
当局解释2018年贫穷人口创新高,主要由于人口加速高龄化,抵销了良好经济及就业情况,以及政府加大扶贫力度带来的正面影响。
福利转移等令38万人脱贫
政府指出,在2018年,政府恒常现金政策介入后,如综援和公屋等,贫穷人口降至102.4万人,贫穷率为14.9%;相比政策介入前(即税前和社会福利转移前)的140.6万及20.4%,恒常现金政策成功令38.2万人脱贫,贫穷率降低5.5个百分点。
政府表示,为有儿童的家庭提供额外津贴的职津,儿童贫穷情况在2018年有相当明显的改善,儿童贫穷率亦跌至16.8%的新低。长者方面,2018年的政策介入后,长者贫穷率由44.4%降至30.9%,惟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
政策介入后西贡区贫穷比率最低
分区方面,最低贫穷率首三位依次为中西区、西贡(将军澳)及湾仔,介乎14.1%至14.2%,首位的中西区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次位及三位排名与2017年结果互调名次。在政策介入后,西贡区贫穷人口比率减少3.5个百分点至仅10.7%,为全港最低;其次为南区,降至11.9%。
在政策介入前,元朗、屯门、葵青、深水埗、北区、黄大仙及观塘的贫穷人口比率,均比整体20.4%为高。当中观塘达27%,比中西区高出近一倍,同比升1.4个百分点;全区有17.58万人属贫穷,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个贫穷。此外,深水埗、北区及黄大仙的贫穷比率相若(23.9%至24%),也都每四人就有一个贫穷。观塘、葵青、屯门、元朗及沙田,贫穷居民都高于10万人。
在政策介入后,该七个区的贫穷人口有明显下降,跌幅介乎6.1至8.4个百分点,观塘虽维持全港最差地区,惟比率降至18.8%,有5.35万人跌出贫穷线,减至12.23万人,但人数仍比离岛或湾仔多四倍。
高学历人士占整体贫穷人口3.2%
按教育程度分析在职人士的贫穷情况,2018年在职人士的贫穷率为4.9%,当中具初中或以下教育程度的在职人士贫穷率为9.2%,具高中教育程度的为5.5%,而具专上教育程度在职人士的更低见2.1%,远低于整体贫穷率。这些较高学历人士的贫穷人口占整体贫穷人口仅3.2%。他们近半为18至29岁青年,兼职比率较高(39.2%),每月工时偏短。他们多是住户内唯一工作的成员,但家庭成员数目一般较多,家庭负担较重。
▼2018年18区家庭住户月入中位数变化(2019年3月29日公布)▼
45万人属在职贫穷
非综援在职贫穷住户约有14万户,贫穷人口共45万名,占整体人数约四成。报告指这些住户人数一般较多,家庭负担沉重,惟与2017年相比,该群组的贫穷情况在2018年有改善,主要受惠于职津的扶贫成效增强,在2018年职津已令11,400个非综援在职住户合共42,400人(包括17,500名儿童)脱贫,令贫穷率降低 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