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19】盘点历年评分之最 林郑包尾 咁边份第一?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16日)公布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成为首位未能于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的特首。同时这份施政报告于香港民意研究计划民调中,取得回归以来满意度净值最低的一份,比梁振英2016年的施政报告更低。即点击影片查看历年施政报告之最!
逾六成港人不满意 林郑包尾
林郑于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大推房屋政策,冀纾缓年轻人上楼压力,为近日紧张局势降温。但根据香港民意研究计划即日民调结果, 65%受访港人对林郑今年的《施政报告》表示不满意,满意度平均评分中只得29.7分(以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净值更只有-47.5%,为回归以来最低。
而梁振英在2016年的施政报告,满意度净值则只有-19.9%,排“尾二”。报告内容提及“一带一路”超过40次,被指刻意奉承中央。当时泛民更指梁振英这份报告,不是属于香港人的施政报告。
至于排“尾三”的则是董建华于1998年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当时香港刚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董建华在报告中提出为具发展潜力的小型公司设立创业板股票市场、兴建上水至落马洲九广铁路延线,以及最后不了了之的中药港等。对于董建华的经济政策,当年觉得非常满意的市民只有0.6%,不满则达44.4%。以上三份报告均被批评未能回应当时市民所需。
曾荫权连任后派糖 历年满意度最高
至于满意率最高的三份施政报告,则分别是曾荫权2007年、2005的施政报告,以及林郑月娥2017年施政报告。两人上任特首时,民望皆相对较低,而2007年和2017年报告有不少短期内见效的惠民措施,“糖份”非常高。
其中曾荫权于2007年连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满意率净值达42.1%,是唯一一份净值超过40%的施政报告。报告中除了下调个人薪俸税标准税率至15%,还有免差饷和推行12年免费教育;并提出用2,500亿元兴建十大基建工程,包括高铁、南港岛线和港珠澳大桥。而曾荫权于2005的施政报告则以39.1%屈居第二。
以5.5%之差,排第三的林郑月娥任内首份施政报告,被学者评价为“重民生、轻政治”,同样提出多项市民乐见的民生政策,例如免入息审查的交通津贴、将侍产假增加至五天以及将绿置居恒常化等。
林郑包办历年最长、最短施政报告
林郑于去年公布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为回归以来篇幅最长,全文共322段,近6.1万字。她首份施政报告全文亦有5.1万字、共275段。不过,今年林郑却一反常态,篇幅是回归以来最短,只得11,487字,比2003年沙士时期,董建华的12,900字更少。
“明日大屿”成史上最贵的基建
除了字数外,林郑于去年报告中的建议“明日大屿愿景”,亦是史上最贵的基建计划,工程估价达6,240亿元。虽然计划引起极大争议,但林郑仍在今次施政报告中重提,称是一个中长期增辟土地的重要措施,恳请立法会稍后批准有关的拨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