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与有心人对话解分歧? 那些年林郑与民间的三场对话
反修例风暴仍未有平息迹象。特首林郑月娥昨日(20日)表示,将建立对话平台,与“有心人”沟通,聆听意见,化解分歧和矛盾。
在原则上,社会经过两个多月的冲突,如果可做到“各方保持克制,以对话解决分歧”,自然值得支持。然而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皆有诚意收窄分歧,令对话变得有意义,而非各说各话,寸步不让。
温故知新,由林郑月娥担任问责官员后,就争议议题和民间人士直接对话,过往至少有三次。其中2014年雨伞运动政改争议期间,林郑月娥率领一众官员与学生代表进行“五对五”的对话,还有皇后码头、囍帖街争议等,林郑皆提出以“对话”拆弹,相信不少港人仍然记忆犹新。
▼8.18“流水式”集会▼
1. 皇后码头--码头照拆,保育走数,林郑官运亨通
政府于2000年代初计划兴建中环湾仔绕道,被认为具历史价值的皇后码头面临拆卸,即使已被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但都要迁就发展“冇得留低”。计划引起保育人士大力反弹,2007年4、5月起,社运人士于码头留守抗争,行动直至7月达到高峰。
林郑月娥于2007年7月上任发展局局长,即要处理皇后码头争议。该年7月29日,林郑亲身出席两个公开论坛,与抗争者近距离对话,解释政府立场,再引用自己当年就读港大时也参与过社运的经历,劝抗争者停止绝食,答允会保留码头牌匾等文物加以保育、觅地重置。林郑月娥被赞对答得体,在官场声名大噪,巩固其“好打得”的名声,为她日后继续升官打下基础。
只不过,抚今追昔,12年前这场对话的结果,就是示威者的诉求未获政府积极处理。警方于该年8月1日清场,码头照拆可也,重置问题拖到今时今日,连中环湾仔绕道都通车了,都未有解决。皇后码头的“尸骸”,到今日仍然存放在大屿山狗虱湾政府爆炸品仓库,继续封尘,整个保育计划“走数”至今。
▼皇后码头重置烂尾收场▼
2. 囍帖街--暂缓后继续拆,平民社区变高级购物区
林郑上任发展局局长后,另一个争议项目是湾仔利东街(俗称囍帖街)重建。政府在2005年,将当时的利东街业权收回,计划重新发展(项目代号H15),但计划受到当区居民的质疑,认为会令当区的特色消失,以及影响居民生活,项目亦引起保育人士的关注。双方争持不下,亦有居民留守拒绝离开,令当局难以动工拆卸。2007年10月5日,15名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被捕,引起社会回响,政府一度暂缓工程。
林郑月娥自10月底开始,多次和该区居民及商户组成的“H15关注组”,以及协助街坊的专业人士会面对话。不过该年12月,市建局动手继续清拆利东街唐楼,商户叶美容(May姐)一度绝食逾3日抗议,但林郑坚拒煞停重建计划。
最后利东街被拆卸重建成商住区,发展成今日的“囍汇”,基座的购物商场保留了“利东街”的名称。不过项目被指已由平民社区变成高级购物区,没了囍帖街原本的特色。当年有份参与抗争、现为本土研究社成员的陈剑青更认为项目已“不伦不类”。
3. 政改对话--政制改革未见寸进,5学生代表4被拘
2014年,因应人大8.31决议,民间抗议特首普选方案存在筛选,9月28日起发动占领行动。10月21日,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率领时任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时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时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刘江华及时任特首办主任邱腾华,与学联代表周永康、岑敖晖、罗冠聪、钟耀华及梁丽帼对话,由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主持,当时会面获全港以至国际社会关注。
不过,对话最后没有带来任何积极改变,加上占领愈拖愈久,民气持续消耗,抗争者阵营亦出现内部矛盾,运动无以为继,最后旺角、金钟、铜锣湾3个主要占领区先后被清场。
往后,当年有份参与会面的5名学联代表,除梁丽帼外,都先后因为与伞运相关案件被判或一度被判入狱(岑敖晖、钟耀华获缓刑)。2015年,政府推出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在立法会仅获8票支持、28票反对(因建制派当时协调失误一度离场),遭大比数否决。
虽然当年的政改争议看似告一段落,但双普选何时落实的问题仍未解决,成为日后政治矛盾的底因之一。今年《逃犯条例》引起的争议,民间的五大诉求之一,正是重启政改实行双普选。
寸步不让的“对话” 只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
所以,林郑提出对话,原则上是好事,但提出对话者的“信用评级”也相当重要。尤其,林郑月娥过往多次与抗争者“对话”,所涉议题都未见政府有积极回应。所谓事不过三,林郑第四度提出“对话”,又如何令公众相信政府愿意聆听、跟进,令对话可以带来实质效果,相信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而面对一个“无大台”式运动,政府所指的“有心人”又是指谁?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而且,当来自不同社会光谱的人士,都提出林郑应考虑明言“撤回”修例、考虑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或类似的组织,但当各界都试图向政府献计缓和政治局势的时候,林郑仍只将事态当作治安事件只求用警力“止暴制乱”,如此气氛下的“对话”,其实想谈些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