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抗药性可高达九成 医管局加强筛查、消毒
今年6月底,首次在本港发现有人带有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其后玛嘉烈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合共有16名男病人确诊为耳念珠菌的带菌者。
耳念珠菌抗药性高,限制治疗方案及成效,致命率可高达60%,对两种药的抗药性介乎三成至九成。医院管理局总感染控制主任赖伟文医生指出,根据统计,约90%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氟康唑”有抗药性,相对一般念珠菌只有少于10%有抗药性为高。
不过,赖伟文认为,耳念珠菌在本港的爆发期已完结,公立医院亦会加强筛查、检测、消毒等防控措施。
6月24日,本港发现首宗耳念珠菌个案,带菌者是一名曾到瑞士旅游的48岁男子,他先后入住玛嘉烈医院深切治疗部和内科及老人科病房。其后医管局追踪筛查与该名病人曾处同一病房的病人,最终在玛嘉烈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发现多15名带菌者。中招的16人均为男性,年龄介乎36至92岁,全部只为带菌者,而没有受感染征状,情况稳定,亦毋须接受药物治疗。
赖伟文称,耳念珠菌有4个品种,医管局先为首7个个案进行基因排序,发现全部与“南亚”分支相似,这品种在美国、非洲等地亦十分常见。赖伟文相信,首7宗个案都来自同一感染源头,首2宗个案未能确定是否外地传入个案,而其余14宗就确定为本地感染个案,他指出,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相信主要经受污染的医疗仪器、环境或医护人员的手部传播。
两款抗真菌药抗药性介乎三成至九成
赖伟文强调,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的抗药性十分高,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统计,约90%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氟康唑”有耐药性;约30%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及少于5%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棘白菌素类”有耐药性。由于耳念珠菌的抗药性高,限制了治疗方案及成效,受感染者轻则呼吸困难、发高烧,重则会患上心包膜炎、败血病等,致命率可以高达30至60%。
另外,耳念珠菌难以用一般标准实验室方法识别,必须使用“蛋白质谱分析仪”识别。赖伟文并指出,一般念珠菌在湿润环境才能生存,但耳念珠菌就可在干爽环境如塑胶表面生存数星期,在人体更可存活8至12个月,期间仍有传染能力。惟他补充,耳念珠菌较易在医院传播,高风险病人包括糖尿病人、带有侵入性导管或医疗仪器的病人等,而在社区造成传播的风险较低。
赖伟文表示,相信耳念珠菌在本港的爆发期已完结,因在最后一个个案隔离后2至4星期内再无新症,医管局亦已完成所有追踪筛查,其他接触者的结果均为阴性。医管局曾在北大屿山医院的病房环境样本中,发现当中3个带有耳念珠菌,包括在病人用过的桌子及床栏,院方已再消毒及化验,确保无菌后才给予其他病人使用。医管局亦推出以下的防控措施:
1. 加强筛查高危病人,即在过去一年曾在海外入院,而又入住高危病房的病人,如深切治疗部、临床肿瘤科及血科,一周后可有化验结果。新界东及九龙西医院联网已在7月开展筛查,余下5个医院联网也会在8月陆续开展,医管局在半年后会检讨计划成效
2. 尽早隔离病人,提供专用医疗仪器予病人
3. 彻底清洁及消毒病房,包括使用1000ppm次氯酸钠溶液,每天最少消毒两次。病人出院后,以紫外UV-C光消毒器等仪器消毒实行追踪及筛查
4. 确保即使在流感高峰期,亦会提供单人病房隔离带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