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情绪困扰求助个案超越雨伞运动 专家吁抽离看事件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港府拟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爆发警民冲突,社会撕裂,未有因政府“暂缓修例等法案自动失效”而回复正常,反对修例及支持政府市民各走向极端。
有精神科专科医生及注册心理学家均表示,本月内接到多宗求助。其中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称,过去半月因政治议题及社会气氛出现情绪困扰的求助者,比2014年雨伞运动时多出两倍,提醒市民若难以自控、通宵达旦地不断阅读及转发与自己立场一致的新闻或消息,并影响到学业、工作或家庭关系,属严重情况,须正视并避免不间断地查看网上留言,“不看不等于牺牲公民意识,只是抽离地了解事件,尝试代入政府决策者、警方高层、示威领导者、记者角度出发思考,别因受情绪影响而选择性接受信息。”

数月来的反对修例风波仍未解决,本月两度有大规模游行,不少人出现情绪困扰。(资料图片)

注册心理学家:要留住生命长期抗战

港府拟修订《逃犯条例》令本港社会纷争不断,民阵本月两度发动上街反对修例,分别有103万及200万参加,报称人数高于警方公布的高峰期人数(分别24万及33.8万人)为多。

政府坚持“暂缓修例等法案明年7月自动失效”,坚拒直接宣布“撤回”修订,令争议未能停止,甚至有反对修例者以牺牲生命来表明反对修例。注册心理学家蔡颖妍指出,本月至少接获逾十名不同年龄、反修例市民求助,当中年轻人为主,有人认同偏颇想法,甚至认为牺牲性命对事件有正面帮助。她提醒若留意到身边亲友出现极端想法,可互相提醒“要留住生命长期抗战”。

他们有种错觉,以为堕楼身亡的反修例人士是英雄,误以为死可以令事件向正面方向发展,但是必须留住生命长期抗战,才可以继续表达意见。
注册心理学家蔡颖妍

精神科专科医生:无力感可致情绪困扰者问题恶化

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亦直言,过去两周收到逾60人因政治议题或社会气氛而求医,人数比2014年占中时期多出两倍,当中以30岁或以下年青人为主,当中包括学生及在职人士。他形容情况令人忧虑,建议市民避免长期透过社交媒体阅读及转发相关报道或消息。

他举例指,其中一名18岁男生,由于他接收的消息来源主要来自社交媒体,渐渐出现极端想法,“希望以暴易暴,更废寝忘餐地日夜看新闻、转发新闻,没精神上学,持续两周记性变差,甚至开了水龙头后不记得关。”

傅子健解释,社交媒体多按使用者的习惯及喜好来显示新闻报道或帖文,令人易产生“确认偏见”(英文为Confirmation bias),即个人会选择性,甚至带偏见地收集及接收有利支持自己已有想法的消息。是次网上意见两极,长期观看同一立场的资料易令人思想偏颇,加上一般市民在此议题上没重大影响力,易感到无力,可令本身有情绪困扰的人士病情急转直下,出现偏激、暴力想法。

警民冲突一直未平息,且有恶化趋势。(资料图片)
非黑即白无助解决社会难题,尝试以第一身代入不同决策者、警方高层、示威领导者、记者等身份思考,有助消化整件事;避免与同一立场的激烈想法者接触,而是应该与自己持相反意见者讨论,因为接触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想法,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事件,在掌握正反意见后,更能保持冷静、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
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

傅子健医生提醒,若发现自己或亲友持续难以自控地、甚至通宵留意新闻、转发消息及留言,关注程度已达影响学业、事业或家庭关系,属严重情况,必须正视;亲友宜多加开解,并与其一起以第一身代入决策者、警方高层、示威领导者、记者等身份思考讨论,协助当事人持平思考,若情况持续,又或当事人出现情绪困扰,失眠、体力下降、记性转差、决议能力低、难以进食等情况,显示其情绪难以负荷,须尽快向社工、心理学家或医生等专业人士求助。

建议

1/收到信息别即时转发,应冷静思考,并留意具公信力媒体报道确认真伪
2/与自己持相反意见者讨论,可更透彻了解彼此意见,冷静、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
3/若难以自控地不间断留意、转发相关新闻及最新消息,在不同专页中留言,属严重情况,宜尝试以代入不同决策者、警方高层、示威领导者、记者等身份思考,有助更客观地分析现况

求助网站和热线: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热线:23892222
医院管理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7350
东华三院芷若园热线︰18281
撒玛利亚会热线︰28960000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2255
生命热线:23820000
学友社学生热线:25033399
利民会《即时通》:35122626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时网上辅导:91012012(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