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2019】母子档任义务蝴蝶搜查员十载 母撑子读生态
中学文凭试将于下周三(10日)放榜,有过来人建议应届中六生,选科除了考虑职业前景,更要考虑自己兴趣。现年20岁的吴思安坦言,2017年DSE放榜时,身边不少人都鼓励他选读“较揾钱”的化学系,但在妈妈鼓励下,他决定忠于自己的兴趣,选读香港大学的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理学士课程,投入他喜欢的大自然:“选读我喜欢的科目,至少现在不会失眠,工作可以满足到自己兴趣及生活所需,相信将来不用逼自己都会想返工!”
原来他过去十年,都与妈妈参加绿色力量的蝴蝶普查员计划,每年夏天走访本港不同地点,记录蝴蝶的情况,至今活动已成母子间的“传统”。
香港大学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二年级生吴思安说,自己儿时已爱看百科全书、国家地理杂志,直至约十年前在天水围湿地公园做义工、学习观鸟;以及参与绿色力量有举办蝴蝶普查计划后,渐渐大自然及生态产生兴趣。到升中后,学校要求同学必须在JUPAS首三选项中填写医科,故校内不少同学均倾向从医。
母撑子读生态勿做医生 “太辛苦、压力太大”
偏偏思安妈妈并没有望子成龙心态,只想他开心过活。思安妈妈指,文凭试期间目睹儿子压力颇大,经常失眠,直言:“学校想他读医,但我就认为读医真的不好,太辛苦、压力很大,无需要如此辛苦,做人开开心心便好,他本身喜欢研究生态,工作可以看看大自然,思想亦不会太负面。”
思安平衡了妈妈的意见、文凭试成绩及自己兴趣后,最终选报香港大学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希望深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文凭试有小小失手,分数不及预期中的好,但妈咪觉得我压力大,叫我不用每事都要追求第一,认为我有合理成绩,工作可以满足到自己兴趣及生活所需就可以......的确,收入相对起其他读化学的人低,但经考虑后,想选读我喜欢的科目,至少现在不会失眠,工作可以满足到自己兴趣及生活所需,相信将来不用逼自己都会想返工。
因与母同做义工 令他走上生态路
回望过去,思安直言当年参与的义工活动,令他走上生态之路,感激不喜欢昆虫的妈妈一路同行。思安妈妈解释,自己自小已不喜欢昆虫,但先后经历丧父、婚姻出问题后,她鼓起勇气,带著儿子走出社会:“以前觉得蝴蝶与蟑螂差不多,但儿子喜欢看动物图书,所以见到有相关活动就带著他去参与,自己识到朋友、儿子找到兴趣,慢慢好像找到出路。”
虽然做了十年蝴蝶普查员,思安妈妈笑言,不再抗拒蝴蝶,却仍然算不上喜欢,只认得部分品种,幸绿色力量的蝴蝶普查员计划以小组形式进行,有儿子充当她的“人肉蝴蝶图鉴”:“发现到有特别品种,便指一指叫他认!有他,连图鉴都不用带了!”
三代人一起观蝴、护蝴 儿子:蝴蝶相片可以结束“冷战”
一直坚持,原来是因为蝴蝶已成为母子间的沟通桥梁,“母子间总有争拗,但蝴蝶令我们母子间有话题,有时见到网友分享新品种,可以一起研究,他到现在都与你有话题,与他一起去做搜查,可以当做运动,有时连(八十多岁的)婆婆都一起出动!”
思安亦认同道:“虽然我比较喜欢观乌,但雀的反应快,妈妈未必看到便飞走了,而蝴蝶较近,更会停下来吸花蜜,亦是昆虫界中最不令人反感,是好的媒介带人认识大自然,一起住总有纠纷,有时可以用相或片段来结束‘冷战’。”
绿色力量的蝴蝶普查员计划于2004年开始,每年6至9月进行,参加者被分成小队后,至少要分三次到指定地点观察及点算蝴蝶的品种,至今参与人次超过一百多万,目前计划由香港蚬壳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