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到】本港逾八成区域 体感温度比实际差五度
寒流袭港,天文台预测周日和下周一的最低气温将会跌至7度。相信这几天,大家出门前都惯性地检查一下手机天气Apps,再决定穿多少衣服外出。大家可有留意到,部分天气Apps会有“感觉犹如”(RealFeel)这一栏数据?其实这是体感温度(Felt Air Temperature)。记者根据气象预报媒体AccuWeather的今午的资料,比较了香港18区实际气温与体感气温的数据,发现现全港约八成区域,体感气温比实际气温相差五度。
记者以今日中午12时半的气温数据比较,发现18区中有15区,包括东区、中西区、湾仔、油尖旺等,都出现实际气温17度,但体感气温达22度,比实际气温高出5度的情况。而在西贡区,由于下雨,出现体感气温更低,比实际气温低一度的情况。
2016年1月21日中午12时半香港各区的实际气温及体感气温
(资料来源:AccuWeather)
相信不少人都会怀疑这种“体感温度”的准确性。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前指新北市部分地区体感温度周末将会跌至0度,引起民众讨论甚至部分人的质疑,指责“体感气温”这一概念并不科学。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李国麟回复记者查询时解释,体感温度一般是指人体在没有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因风速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感受到的温度,这与仪器测量出来的温度或有不同。
天文台在2015年1月23日曾经发表网志解释体感气温的原理,提到人体的散热情况会影响人类对于气温的感受,而湿度、风速都会影响人的散热速度。譬如风吹雨打的时候,体温会流失得更快,体感气温会比实际气温低;在闷热的日子,潮湿的空气减慢了身体散热的速度,就会体感气温比实际气温高的情况。为了表达这种皮肤的主观感觉,气象学家通过一定的公式,将风速、相对湿度加入考虑,计算出“体感温度”。不过,不同的预报机构会使用不同的公式,如AccuWeather使用的公式发展于2000年,而台湾中央气象局使用的公式发表于1998年。
为免混淆 天文台不发布体感温度
香港天文台会否同样发布体感气温呢?天文台网志提到,量度因为大风导致体温加快流失的体感温度在10度甚至5度以下的气温才会准确及有明显差异,而这也是美国加拿大发布体感温度的标准。由于香港极少出现低过10度或5度的极寒天气,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别不大,天文台担心发布两个相近的数据会令市民混淆,所以决定不发布体感温度数据,而是通过内部数据发布寒冷天气警告。另一方面,天文台将量度闷热的体感气温转变成“香港暑热指数”,自2014年起在天文台网页中发表,并且会参考这指数发出“炎热天气特别提示”及“酷热天气警告”。
资料参考:
AccuWeather: What is the AccuWeather RealFeel Temperature?
http://www.accuweather.com/en/weather-news/what-is-accuweather-realfeel/7198202
天文台网志:为何大风的冬季阴雨天倍感冷意?
http://www.weather.gov.hk/blog/b5/archives/00000168.htm
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体感温度预报服务
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announce/PDFfile/service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