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大湾区分校尚在研究阶段 行政副校:冀定位发挥科研应用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本港资助大学近年相继到大湾区办学,香港理工大学年初表明有意在内地建设分校。理大行政副校长卢华丽表示,大学已成立专责小组负责这项长远策略发展项目,项目由校董会主席林大辉牵头,成员包括暂任校长陈正豪等大学管理层。卢指,小组半年来走访大湾区各主要城市,目前尚在研究阶段,将会适时公布详情。她期望分校可以发挥科研应用的优势,再结合大湾区的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大学在科研、教学及创新创业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大学。

理大行政副校长卢华丽(右)表示,大湾区分校尚在研究阶段,期望可以尽快落实。图左为理大企业发展院助理院长朱志贤。(胡家欣摄)

中央在年初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锐意在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粤港澳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理大现时除有意到大湾区建设分校,去年亦与深圳大学合作设立“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旨在培育科技人才,未来有机会落户福田或落马洲河套区。

设初创实习 助理大及内地院校生交流

学院于今年5月至7月举办深圳初创实习及交流计划,让76位理大、深圳大学及海外校院校学生参与跨文化创业的短期课程,参观内地企业腾讯、中兴通讯等。当中17位理大学生会在深圳的科技、工程、物流、医护等创新企业实习一个月。

大湾区交流人数不会订硬指标

卢华丽表示,过往大学一直有推动理大生到内地交流,累计有超过60名学生到大湾区实习,另有约500多位学生到曾当地交流。卢强调,不会硬性规定学生到大湾区交流,“唔会为订指标而(达到)指标”,亦希望学生透过这类实习与交流计划,了解当地创新科技等各方面发展,再视乎兴趣决定未来就业方向。

卢指,目前院校正重点与深圳、广州、及珠海联系,打造商业创新平台,在政府及广东省的资源配套下,协助毕业生到当地创业。

海外生早前到访大湾区参观内地企业及创新基地。图左二起为英国华威大学学生Ptolemy Banks、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生徐嘉骏及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学生Daniel Smith。(胡家欣摄)

到大湾区创业 海外生:内地商业重人际关系须适应 

参与是次深圳初创实习及交流计划的海外学生一共有27人,分别来自六个国家及七所高等院校。来自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学士三年级学生Ptolemy Banks,年初到清华大学交流,并与志同道合的内地生在当地成立初创企业,推动义肢制造服务。他认为,内地商业合作较重视人脉关系,并非如西方纯粹金钱交易,自己须谨慎应对,适应学习。

澳大利亚交流生:香港可助国际企业到大湾区发展

另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商业学士三年级学生Daniel Smith 则指,香港作为中西交汇点,可以协助国际企业到大湾区发展。他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创办无人驾驶飞机业务公司,参与今次交流后,正探索与内地相关企业合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科学与商理学士二年级学生徐嘉骏表示,认为内地创业环境佳,当中包括会提供很多资助计划以供申请,认为初创企业可以获得大量资金,但是有机会出现过度资助,令初创者或未有考虑自身企业情况,已急于投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