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港青叹港冇科研北上追梦 内地创业最好有人脉?

撰文: 陈嘉慧
出版:更新:

大湾区概念面世前,已有不少人到深圳发展。港大工程系毕业的Terence早于5年前已到深圳发展;他并非早着先机,只是香港科研出路太窄。而90后餐饮老板Kelvin,在深圳创业刚满半年,深感内地和香港的制度大有不同。究竟到大湾区发展的前是否真的如此好?且看两名港青一一道来。

[Case 1] 科研出路窄 港大生北上:香港只有软件研发

80后香港人Terence是名自动化工程师,毕业时有感香港电子工程业出路不多,为了能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研发工作,5年前决定到深圳工作。

一小时生活圈?每日来回要3小时
 
每天清晨6时半,Terence准时从锦上路的家出发,接着乘搭小巴及东铁至罗湖,过关后坐的士到位于龙岗的工厂,抵达时已是8时多。这是他每天通勤路程,一程1个多小时,来回约3个多小时。
 
是甚么驱使他愿意每天舟车劳顿,花逾三小时上班?Terence解释,自小喜欢科研,“很享受设计工具给大众使用的感觉”,大学选科早就选定港大电子及通讯工程系,甚至进修至硕士毕业,惟香港没有他心仪的硬件研发工作。及后他顺利进入硬件公司工作,而公司要求他在深圳工作,人工不比香港低,所以机缘巧合下就到了深圳。

80后香港人Terence是名自动化工程师,毕业时有感香港电子工程业出路不多,为了能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研发工作,5年前决定到深圳工作。﹙谭威权摄﹚

科技有好多种 不只是软件

他认为,香港问题在于租金太贵,窒碍科研发展,“香港要玩高科技,都只可以玩软件开发、做Apps,所以政府每次提起支持科技发展,来来去去都只讲软件。”他强调,“科技有好多种”,又谓若要做科研,在香港以外发展前景更好。

香港毕业生有想法 多受重用

5年间,Terence已经由工程师连升两级至助理首席技术官。他指,内地老板普遍认为香港毕业生更具国际视野及想法,现时公司核心成员,大部份都曾在香港读书。

实际上,公司有为Terence提供宿舍,不过由于太太Tireney怀孕,他每天6点左右放工后,花个多小时赶回家陪伴。如果没遇上塞车,一般晚上8点前能够抵家。Tireney也感到Terence两边跑颇为辛劳,但自己是护士,因为内地护理业收入不高,暂不考虑到内地发展及生活。

太太Tireney也感到Terence两边跑颇为辛劳。﹙谭威权摄﹚

[Case 2] 90后连锁餐厅老板 内地有人脉可减少“摸门钉”

90后Kelvin则在深圳创业刚满大半年。他两年前在澳门创办连锁餐饮品牌,为了进军内地市场,在深圳拥有相关人脉的他,去年暑假到当地筹备内地第一家分店。
 
回想创业初期,内地和香港的制度截然不同,会感到“水土不服”,尤其是他从事餐饮业,要申请许多牌照、餐厅设计又有不少消防规例要遵循,一开始不熟悉环境,要多花功夫了解。幸而自己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的成员,可以寻求会内前辈的帮忙,也因为举办交流活动,认识到当地政府人员,得到对方讲解流程以及相应部门,减少“摸门钉”的情况。

90后餐饮品牌创办人Kelvin,为进军内地市场,去年暑假到当地筹备内地第一家分店。﹙谭威权摄﹚

学做人处事 仍以香港为基地
 
尽管现时工作重心在深圳,但Kelvin指,香港仍是他的基地。他跟姊姊和朋友在港合资开设IT公司,并选择将技术方面的业务留在香港,因香港人更会灵活变通。

Kelvin在深圳创业刚满大半年。﹙谭威权摄﹚

他又指,初步扎根会选择香港,有助开阔眼界,学习做人处事,但因内地在人口、企业、机会方面更具优势,长远发展会选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