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猝死】追命更一行60年 更表揭返完早更 同日晚上要踩通宵
玛嘉烈医院一名男护士前天(1日)被发现在家中猝死,其同住朋友透露死者离世前需“追更”工作,并常说很累,需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其死因仍有待验尸确定,不排除“过劳死”。
《香港01》取得一些公立医院护士编更表,显示令人难以置信制度,有护士晚上9时收工,翌日“追更”早上7时便要返回医院工作,到下午2时落班后,同日晚上9时又要返工,而且要通宵工作至翌日早上7时才下班。虽然通宵更后当日不再工作,但在三更之间的两个放工时段,分别只隔10小时及7小时。
有护士组织成员指,不时听到前线护士形容轮班制“不是追更,是追命”,下班后过了数小时又要再上班,部分人更难以入睡,“放工后个脑仲会谂有冇做漏嘢,冇办法瞓觉!”休息时间不足,更令护士出现焦虑、手震,“冷静嘅人都会做到黐线!”加上近年公院服务需求愈来愈大,护士工作量及压力都极为沉重,并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
一般而言,护士轮班制度可称为“APN”(早更、下午更及通宵更),每间医院、每个病房的实际工作时间略有不同。
编更以PAN三日组合循环
一般更表会编排为“PAN三日组合”形式,即第一日返P更,晚上9时收工;第二日返A更,早上7时开始工作,与第一日只隔10小时;但下午2时下班后,相隔7小时后即要返N更,由同日晚上9时工作至翌日早上7时,这就是组合的第三日,而非第三日晚上9时开工。第三日早上收工后同日不用再工作,这就完成一个PAN三日组合循环。
至于第四日通常获安排返P更或放假,即每返完一次通宵,有一日半至两日假期。
《香港01》取得的一个病房护士编更,显示十多名护士,每人每周都要返“PAN三日组合”;有的会安排在返N更前,连续两日返A更早更(即AAN形式),减少追更,但多数都是PAN形式。
“护政”成员赵淑华举例,更表亦可以编排成PPAAANP的模式,十分有弹性。香港护士总工会会长苏肖娟就指,N更后当天不用再上班,可称为“睡眠日”,而每周另有1天假期。
睡一小时 直踩10小时通宵
赵淑华现时为公院兼职护士,她接触到的不少前线护士,都曾大吐苦水,直言轮班制度十分辛苦,更形容“不是追更,是追命”。她解释,例如在P更后需返A更,但需时乘车、梳洗,实际上可以睡觉或只有约5小时。而返A更后需返N更,但下午时段或因家中环境嘈吵而难以入睡,“有人只睡到1小时,但之后要直踩10小时,但我们不是做看更般可以坐!”
她更透露,部分护士即使有时间睡觉亦无法即时入睡,脑海中不期然就会想起工作情况,“刚替病人急救完,肾上腺素都上升了,不是说睡就可以睡到,又会不断想有没有做漏什么。”压力大、睡眠差令护士都变得焦虑,“有人好容易好紧张,做事更会手震!”
有人只睡到1小时,但之后要直踩10小时(通宵),但我们不是做看更般可以坐㖞!
“不可以说习惯咗就代表属正常”
有人认为护士没有“追更”,每周必定工作44小时,有人亦指做护士就应对于工作模式及压力有心理准备,但赵淑华就反驳,“好明显是追更,看看48小时内返几多小时就知!不是说做到这份工就要承受到压力,而且都是有心做才承受不到(压力),如果好HEA(马虎)做,就承受到啦,不可以说习惯咗就代表属正常。”
她表示,加上近年服务需求增多,医院需要加快病人流转,尽快安排出院,以致护士的工作大增,如通知家人、处理文件等,工作环境比以往更差,令护士难以集中精神,对病人亦造成影响。她指多年来曾有人提出改善轮班制,但亦只能带来微调,如把A更工时稍为缩短。
急症室护士:同事需服安眠药协助入睡
一名急症室护士在其Facebook专页“急症室日务”中,亦同样指出护士在下班后难以立刻入睡,部分同事需服安眠药,睡觉也成为一种压力,“如果你迟到唔知醒,你估会点?体谅你前晚返工辛苦,放工返去休息唔够?会吗?”
香港大学医学院麻醉学系一份研究就指出,熬夜工作会令DNA断裂率、损伤大增,或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60年代前已实行 为方便照顾同一组病人
护士总工会会长苏肖娟表示,早在她入行时,即1960年代,APN的制度早已实行,设立这种制度是因可以便利工作。她解释说,如返P更后,只隔一个晚上就再上班,护士需要了解的病人就只有晚上收入的新症,“护士对的是同一组病人,不用重新熟悉整个病房的病人,医生来巡房也可告诉医生病人有甚么好了、差了。”她并指,如改为长期返某个更别,对大家都不公平。
另外,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昨天出席活动后表示,对玛嘉烈医院男护士猝死感到惋惜;被问到事件是否反映编更出现问题,或护士工作量过大时,他指事件暂属个别个案,当中原因仍在调查,由警方跟进,目前不便评论案件的细节,但整体来说是服务安排的问题,了解到近月有医护人员表达诉求,医管局正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