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社会】社会资本动力奖 凝聚跨界别力量 共建人情味香港
好人自有好报,热心为社区付出,无论多小的事情,也会为他人所赏识。社会资本有助建立一个互助互信、团结及充满人情味的社会,让个人、家庭及社区互相支持,促进社会凝聚力。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社区投资共享基金(下称基金),一直致力透过资助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发展计划,齐心建立跨界别协作平台和互助网络,共建关爱社会。
基金自2012年起每两年一度举办“社会资本动力奖”嘉许计划,踏入第四届获奖的计划团队及伙伴持续增加。颁奖礼于去年12月18日圆满举行,以表扬及嘉许为推动社会资本发展有贡献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活动除了邀请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大紫荆勋贤,GBS,JP莅临主礼外,更邀得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GBS,JP、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委员会主席林正财医生,BBS,JP、副主席关则辉先生,MH,JP等嘉宾出席。
促进关爱共融 社会持续发展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期望社会资本这股动力能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生生不息,促进香港社会的凝聚力,增加市民对自己社区的归属感,促进关爱共融,让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齐建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动力奖”嘉许计划设有“社会资本卓越计划奖”、“社会资本卓越伙伴奖”及“社会资本动力标志奖”三大奖项类别。本年度“社会资本卓越计划奖”获奖计划由上届的三个增至六个,“卓越伙伴奖”获奖单位则涵盖商界、教育界、宗教团体及地区组织。另外,获颁发“社会资本动力标志奖”的企业和机构达551个,较上届大幅增加近七成,反映社会资本理念已深入社会各界,得到跨界别、跨阶层、跨世代的支持和认同。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 - 林植宣博士老人综合服务中心推出的“护老红娘”社区支援网络,透过深化系列式培训及实习,栽培社区人士及护老者成为“护老红娘”,于葵青区建立护老者义工网络,在计划期间及完结之后持续支援护老者,延续社会资本的发展。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于油尖旺区推行“新伙相传”:金龄人士及新来港家庭社会资本协作及社区共融计划,透过举行墟市摊位、社区导赏等不同活动,促进50岁或以上的“金龄”人士及新来港家庭的沟通和共融,达到凹凸互补。
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 – 彩虹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的“喜安心”计划,透过连系社区义工及组织,动员不同阶层人士强化社区对长者的支援。计划亦成功建立楼长制社区互助网络,开设维修班,培训区内的退休男士定期为邨内居民检查及维修轮椅,并利用协作企业之专长,为长者提供专业的保健资讯。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赛马会太和中心推行的“孤单不再”- 建立可持续跨界别支援照顾者网络计划(第二期),计划从第一期发展至今达六年,以社区巡回展览的形式,为大埔区的照顾者、长期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服务,并拓展互助网络至医院、私营安老院舍和乡郊。
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于屯门推行“智能长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计划,善用学校设施,开放校园以作长者及青少年的聚脚点,促进跨代共融。计划由学生及老师教授长者认识新科技;长者义工则担任学生的师友,带领学生作义工探访。学生还利用创新科技,设计适合长者的健康产品。
生命工场推行“两脇发功”男士社区连结计划,以外展手法成功招募在油尖旺区较难被接触的男士,透过举办讲座、兴趣活动、月聚、家庭活动及义工服务等,强化他们与社区的联系,运用专长贡献社区。计划发挥男士的电工及木工才能,协助不同剧团的后台运作及道具制作。
凝聚跨界别力量
本届“社会资本卓越伙伴奖”亦与上届一样分为企业/机构及个人两大类别,获奖单位亦涵盖商界、教育界、宗教团体及地区组织:
中华基督教播道会恩福堂义工队积极参与由新生精神康复会康泰轩(深水埗)推行的“新.里.情”共建苏屋330,包括动员超过80名义工,参与“苏屋协作计划”及大型洗楼式探访。义工队亦有自组“圣诞同欢满苏屋”计划,连接区内市民,缔造欢乐和谐的社区气氛。
早于2010年已参与基金计划的大快活今年亦有获奖。大快活2017年参与由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智活记忆及认知训练中心推行的“脑”友邻舍守护计划,安排经理及副经理参与计划的认知障碍症知识培训,加深他们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及学习应对方法,为共建友善社会出一分力。
康业服务有限公司近年积极参与由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推行的三个基金计划,并运用其业务专长,安排旗下工程师及前线人员教授妇女维修知识,提升妇女技能。企业正研究如何协助提升新来港妇女及单亲妇女的就业机会,并探讨组成妇女维修队的可能性。
岭南大学参与了民社服务中心推行的“社区食物互助互联网”计划,招募对社会服务感兴趣的学生,与计划的参与居民互动,共同烹调晚餐、分享生活经验等。岭大亦积极协助计划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岭大职员亦帮忙作活动记录、提供场地及导师。
沙头角区乡事委员会积极鼓励居于偏远村落的村民,参与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秀群松柏社区服务中心推行的“耆义乡土网乡情”计划,每月定期带领义工探访,由2017年4月开始至今探访已达66次。委员会并协助连系民政事务总署、社会福利署、学校、护士、脊医、营养师等义工团队,为村民制作纪念册以保留乡村文化;义工又带领村民到市区的超市认识食物标签、教导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以热诚感染社区
而“社会资本卓越伙伴奖”个人得奖者包括:积极参与“新伙相传”计划,为金龄人士及新来港家庭提供支援的罗勒华女士;及参与东华三院赛马会利东综合服务中心的“友‧里”利东渔安邻里互助计划,促进年轻家庭之间的联系的李芷颖小姐。
结语
基金由十六年前首轮资助17个计划开始,至2018年底已资助了375个计划,分布全港18区,累积资助金额约5亿6,200万元,动员超过73万人次及9 200个合作伙伴参与计划,成功建立约2 100个互助网络,植根社区,让社会资本在香港开花结果。期望“社会资本动力奖”能继续激发更多人士加入建立社会资本的行列,共谋新猷良策,发展更多切合社区需要的跨界别协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