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辉回应长策公营房屋“缺口”:增土地供应是“王道解决办法”
“土地大辩论”终极报告尘埃落定,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工作亦暂告一段落,惟政府取态仍是未知之数。运输及房屋局去年底公布最新的《长远房屋策略》,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六比四调整至七比三,惟土地短缺将令公营房屋供应缺口进一步恶化,令基层住屋问题更为严峻。面对本港日益沉重的住屋压力,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认为增加公营房屋比例将令政府更难达标。他强调,增加土地供应是解决房屋问题的“王道办法”,当局必须马上开展报告建议的短中期选项,回应市民诉求。土地供应问题与住屋需求的关系可谓唇亡齿寒、息息相关。本港的公私营房屋比例多年来维持于六比四,去年12月底,政府公布最新的《长远房屋策略》,将比例调整至七比三,惟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为45万伙,较前一年的46万伙少1万伙。
调整公私比例更难达标
尽管政府提高供应目标,但实际上仍难以觅得足够土地达标。根据长策资料,政府目前觅得的土地,于未来十年间只能够兴建约24.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距31.5万个单位的目标还欠约6.7万个,较去年长策目标推算落后的4.3万个单位进一步扩大。
正当各方质疑长策目标沦为空谈,身兼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的黄远辉称,面对土地供应短缺问题,调整比例后将更难达标,“原本六成都未能满足,七成又如何满足呢?”他解释,虽然政府增加公营房屋的比例,但实际上公营房屋的土地数量却没有增加。
根据2017年公布的长策目标,当时政府预计公营房屋的实际兴建量为23.7万个,与最新评估相差约1.1万个单位。黄远辉称,增加的逾一万个单位数量等同于特首林郑月娥公布的新房策中,将9幅私楼地拨作兴建公营房屋所得的单位量,“所以实际数字同2017年年底的数字是一样的”。他又指,于“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期内聆听到不少市民对房屋政策的诉求,当中对增加公营房屋比例“呼声好高”,故政府调整比例能够回应民意,而小组同样将相关诉求如实反映于报告之内。
短期改拨更多私楼地
面对公营房屋供应缺口增大,运房局局长陈帆曾经回应称,将透过继续觅地,并将公营房屋的地积比率由两成增至三成,以加快房屋供应。黄远辉,期望透过政府的各项措施缩窄缺口,不过认为就短期的纾缓措施而言,政府或可以将更多合适的私楼地拨作兴建出售性资助房屋,甚至兴建更多首置上车盘。他解释,首置盘的买家不符合申请居屋资格,而首置盘可将私人住宅的需求转移到政府提供的资助性房屋。
不过黄远辉补充,长远而言,增加土地供应始终为应付社会对公营房屋需求的“王道解决办法”。土地小组提交的最终报告提及,本港于短中期的土地短缺情况最为严峻,欠缺最少815公顷,占整体短缺数量逾六成;小组建议政府优先推行当中三个短中期土地选项,包括发展棕地、发展新界私人农地,及局部收回粉岭高球场,因应逐渐扩大的公营房屋供应缺口,他认为政府需要马上落实开展三个短中期选项,“除非有好强烈的理由,否则不应该轻易放弃任何一个选项”。不过他亦承认:“就算做晒所有(短中期选项)都无办法满足估算的815公顷(土地短缺)。”
上文节录自第14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月7日)《增土地供应是“王道解决办法”》。
相关文章:“土地大辩论”后记 黄远辉无悔倡收高球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