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护士添置多款“小法宝” 洗头机、吹气手术保暖垫改善护理
卡通影片中,多啦A梦常为大雄提供不同“法宝”助他渡过难关,而现实中,一班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亦会留心病人需要,向医院管理局提出采购一些设备及小工具,以助病人改善住院及治疗体验。医管局总护理行政经理潘恩荣指,当局每年预留约1000万元,资助前线医护购买医疗工具及设备,包括今年推出的“洗头洗澡机”、“术前保暖垫”、“非布制屏风”等。
前线护士与病人接触紧密,较了解如何在病房调整一些细节,将有助病人改善住院及治疗体验。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2万6,000多名护士的医管局总护理行政经理潘恩荣表示,“护理质素提升计划”在8年前推出,每年年初都会邀请前线护士提出意见,包括如何改善病房设计,及添置一些小工具提升服务,意见会交由一个工作小组审核。医管局每年预留约1000万元,资助同事采购市面上的工具及设备,先在特定专科试用,如成效显著,其他公院亦会考虑引入。
护士近来添置的小法宝以下:
1. 洗头洗澡机
医管局护理经理林彩霞指,洗头洗澡机原理与吸尘机相似,使用时只要开启抽吸功能将水跟泡沫清除,便有效控制湿水位置,避免沾湿病床。
她解释,现时在深切治疗部、加护病房留医的病人,多为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病人,部分人会由病人服务助理及护士把病人连同病床推到洗澡房洗头、洗澡,由于连接仪器众多,做法有一定风险,故部分病人只能由护士为他沾水擦身,或使用免冲洗产品,住院数月期间卫生程度有所不足。故此,威尔斯亲王医院脑外科护士就提出购买洗头洗澡机,现时专科内有1至2部,改善病人个人卫生,初步反应良好。
2. 术前保暖垫
潘恩荣指,医管局重视实证护理科研(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而有手术室的护士参考了外国文献,发现在手术前为病人保温,原来十分重要。医管局护理经理冯静雅解释,由于在手术进行时,病人会流失血液,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速度都会减慢,体温过低有可能引致并发症。
不过,现时公院普遍做法,是在手术期间才会透过暖垫及暖风机等为病人保暖,故局方在今年开始于各医院引入相关仪器,当病人进入手术等候室时,就会把充气保暖垫覆盖在病人身上,再在其上面盖上一张被褥,以确保病人一直保持充足体温。
冯静雅指,术前保暖有助病人在术后的康复,“提早15至30分钟保暖,病人的维生指数会恢复得较快,其伤口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均会减少。”仪器现时在联合医院、玛丽医院等几间大型医院均有使用。
3. 非布制屏风
冯静雅表示,新引入的非布制屏风为铝质、塑胶制,可直接用消毒剂清洗表面,较现时布制屏风需要定期更换布帘及清洗更省时,亦符合感染控制标准。她指,意念由内科病房护士提出,现时部分专科在病房入口、近厨房位置活动式地使用非布制屏风。
林彩霞补充,透明的屏风适用于飞沫传染及接触传染的病人,“用透明屏风阻一阻隔,好像给予病人一个私人房间,但医护又可以观察到他们,亦可给予家属、医护人员一个警觉性,知道这病人需要隔离。”
4. 抽吸式牙刷及口腔清洁棉捧
适用于无法离开病床进行口腔护理之病人,抽吸式牙刷末端会连接抽吸器,可同时抽吸出口腔液体或分泌物,不会有水流出,而口腔清洁棉捧就可有助病人清洁口腔,及纾缓口干不适。
5. 电动碎药机
以电动拍打方法将药丸粉碎,协助有吞服药丸困难的病人服食药物,仪器加快护士预备药物流程,亦能避免护士长期重复手动研磨药丸而造成手部劳损。
6. 玻璃药物瓶开瓶器
用于开启盛载药液的玻璃容器,可代替徒手开启玻璃容器,降低护士被玻璃切口割伤手的风险。
7. 病人抹身布暖柜
护士毋须再把抹身布沾暖水。暖柜温度可调节,用作加热、温暖病人的抹身布,替病人清洁身体时,就更感舒适。
8. 辅助康复行动椅
结合助行器和椅子概念,椅子底部亦有加固,可减低步行期间倾倒风险,十分安全,适合不同康复阶段的病人使用,训练和辅助病人自主步行,加快康复进度。
9. 高色彩对比座厕座板
形成明显视觉对比,有助使用者容易找出座厕位置,减低长者或认知障碍症患者等如厕时跌倒的风险。
10.天窗灯
模仿大自然景象,帮助病人于进行医疗程序时放松。
11. 防绊倒电线贴
以颜色鲜艳的黏贴整理地上电线,减低手术室工作人员工作时绊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