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专资会撑填海建人工岛 李焯芬倡设委员会共商议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提出填海1,700公顷建“明日大屿”,造价被指或逾万亿元,人工岛将难以抵御风暴潮。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专资会)力撑填海建人工岛,会长李镜波认为,只要政府卖出20%人工岛土地,已可收回成本、甚至赚凸;地质工程师及水利专家李焯芬指出,现时讨论堤围需要12.5米高,言之尚早,认为需要理性分析。
现时填海争议不断,曾任共建维港委员会主席六年的李焯芬,提出仿效当年的模式,将不同意见人士拉进委员会,就如共建维港委员会当时有环保团体、泛民政党人士,共同商议明日大屿计划。

特首林郑月娥提出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远景”计划。(资料图片)

可供110万人居住 成本或逾万亿

林郑月娥在10月初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建议分两阶段填海造地。首阶段在交椅洲附近建造约1,000公顷人工岛,并争取2025年开展工程,第二阶段则在喜灵洲附近建造约700公顷人工岛。期望2032年起,填海逐步完成后,可兴建26至40万个单位,当中7成为公营出租和资助房屋,可供70至110万人居住。政府预计连同配合设施,至少需4,000至5,000亿元;但有专家则料成本达1万亿元。

曾任规划署署长四年的凌嘉勤,昨在专资会与传媒交流午宴中表示,政府每十年就要做一次大型规划,“否则唔知前路点行”,早于1990年代已提出在大屿山以东填海,只是选址与明日大屿计划位置有少许差别,其后列入2030+计划,称为“东大屿都会”。他称,东大屿都会不是一个“大饼式填海”,而是顾及该处水流设计,因此铺排成数个人工岛,“系生活优美社区,近海、无车、少车环境……唔会起豪宅,现在新屋邨肯定靓过半山区环境。”

政府当局估算,明日大屿计划成本不下于5,000亿元,触发市民上街反对。(资料图片)

卖350公顷土地 料可赚凸

对于被指造价为天价,专资会会长、会计师李镜波表示,2009年至今年10月,政府共卖出230万平方米(230公顷)土地,粗略计算收入为5,867亿元;假设东大屿人工岛的地价比市区低一半,政府只要出售20%、约350公顷土地,已够收回开发成本、甚至赚凸。

该会理事、测量师林力山表示,市建局以呎价2.3万元破纪录价收购中西区旧楼,港铁黄竹坑站补地价每平方呎楼面面积要1.1万元,填海每平方呎成本1,500元,相对划算。

凌嘉勤倡用本港“惰性物料”填海减成本

凌嘉勤称,有方法压低填海成本。他透露,香港每年将1,500公吨、称为“惰性物料”的建筑废物等,用船运往台山,历年已为该市填出600公顷土地,“我哋仲要每年上去北京提出,畀钱人哋,再用船运150公里去!”若本港填人工岛,可使用这些惰性物料,节省成本。对于持续有批评香港填海,他不忿说:“新加坡填海就话有远见,香港填海就被批掟钱落海、大白象、逆天而行!”

明日大屿议题一出,已引起反对声。(资料图片)

反对填海的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早前在网志指出,随着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为抵风暴潮,人工岛需建高达12.5米堤围。曾任港大副校长的专业地质工程师及水利专家李焯芬教授指出,落实填海需要详细研究,包括可行性、环境评估及设计,现在定出堤围高度,属言之过早,因为要防大海啸或防超强台风山竹来袭,都有所不同。

李焯芬其后回应问题时再指出,对于高风险因素,他认为都可解决,包括自然灾害,并讽刺说:“可以将全世界楼宇设计到可防10级地震,但有冇咁需要?要有好理性分析。”

市民一家大小早前上街,反对填海建人工岛。(资料图片)

前地政总署长:用土地收回条例需长时间

专资会房屋规划及地政专责小组副召集人邬满海提出补充看法,他指,明日大屿计划除增加居住单位,还有改善环境作用,原因是需要土地应对将出现的楼宇老化问题,“到2046年,会有30几万间单位,楼龄超过70年,所以需要土地重建,安置居民。”

该会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刘励超曾任地政总署署长,他指,目前本港人均居住面积仅有15平方米(161平方呎),在已发展地区属于最小,若要增加10平方米,便需多7,000公顷面积;若认为填海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不应填海,“咁远水会更加推到遥遥无期,此时不做,更待何时?”他另认为,引用“尚方宝剑”──土地收回条例,收回农地和棕地发展,所花时间可能甚长,“向地产商几百蚊一呎收(农地)地,会唔会收到?如有司法覆核,时间可能仲长,分分钟变成‘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