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道23号大宅绿化地拟建屋 团体倡搁置计划
城规会上月29日将修订后的山顶区分区计划大纲草图(S/H14/12)刊宪,建议将山顶甘道23号大宅“Carrick”对面的绿化地,改划为住宅用地,让大宅原业主和黄可换地建豪宅。多个保育团体反对有关决定,批评政府违反保育政策,破坏附近环境包括珍贵树木“白桂木”,以及南中国最大的黑耳麻鹰栖息地。团体建议政府放弃改划绿化地,容许地产商在大宅的住宅用地范围内,以增加地积比方式兴建高楼,成为双赢方案。
位处甘道23号的大宅“Carrick”建于1887年,距今已有129历史,现由和黄持有。2010年,屋宇署批准在大宅范围内重建一幢新建筑物,并要拆卸大宅。重建计划获批后,引来保育人士不满,加上大宅翌年获古迹办评为一级历史建筑,政府最终与业主达成共识,采取换地方案用大宅对面一幅绿化地作交换发展,令大宅得以保育。
不过,大宅保得住,绿化地却被牺牲。香港仔郊野公园关注组发言人阮嘉善批评,是次变换绿化土地用途的计划,并非根据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到的“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准则,批评政府违反变改划绿化地带政策。她又批评城规会漠视反对声音,担心在现时绿化地靠近香港仔郊野公园,建屋会对景观造成破坏。
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保护主任刘兆强则指,换地起楼的项目,将会令地盘及附近范围内的300棵树木被砍伐,当中包括约10棵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列入“红色名单”易危物种的“白桂木”。他续指,香港仔郊野公园及附近一带是黑耳麻鹰在南中国的最大栖息地,一旦大兴土木,担心多达1,000只黑耳麻鹰受影响。
刘兆强又指,绿化地带原意是市区及郊野公园之间的缓冲,担心今次先例一开,会有更多珍贵绿化地带被破坏。中西区关注组发言人罗雅宁则批评,政府与发展商换地的讨论不透明,公众无法得悉政府除了此幅绿化地外,还有甚么用地可供选择。
保育团体提议政府放弃改划绿化地,转为放宽大宅范围地积比,让业主可于大宅后方加建一栋独立屋,既可保存大宅,同时无须破坏绿化地。
城规会经修订的山顶分区计划大纲草图于上月29日刊宪,咨询期至6月29日。关注组发言人阮嘉善指,会于6月初约见立法会议员反映,并于咨询期内收集更多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