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山】环保署渔护署监管不力 纵容违规鸡场三宗罪
打鼓岭竹园村附近鸡场,把鸡粪填塘堆成“鸡粪山”,无遮无掩,违规多年。鸡场同时要受环保署及渔护署监管,但鸡场的鸡粪处理现时却有双重管制,惟两个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令监管混乱失效,村民成为牺牲品。
首先,渔护署发牌条件订明鸡场需设系统处理鸡粪,惟牌照所接受的天然渗水池,有业界却踢爆不但可以无遮掩,下雨更会有满泻问题;以泥土过滤的粪水是否可达到环保署所订立的排放标准,更是难以查证,河道即使被污染亦无法追溯源头。其次,环保署发现鸡场使用牌照范围外的位置储存鸡粪,加上记者发现的两个鸡粪池,渔护署均指查无所获,执法不力。第三,环保署虽有法例用于检控非法排污,惟因搜证困难,成功检控例子极少,罚款亦无阻吓性,令问题一直无改善。
罪行一:任渗水池无遮掩 渗泥或超标直入河道
涉事鸡场位于禽畜废物管制区内,根据渔护署提供资料,鸡场有安装合乎发牌标准的禽畜废物处理设施,并会先将固体鸡粪储存于收集桶,让环保署承办商运走,剩下的粪水则直接送至渗水池处理。大量传统鸡场仍使用旧式渗水池处理残余的液体废物。
根据环保署文件,渗水池只可用来处理小量稀薄的液体禽畜废物,并藉渗透作用,让其渗入下层泥土。据记者所观察,鸡场至少有3至4个面积逾半个篮球场的鸡粪池,全部无遮掩,位于各鸡寮旁边,非常密集。
记者曾自行翻查政府文件,发现《禽畜废物管理工作守则》内列明,禽畜废物设施应已尽量考虑防止气味、昆虫、寄生虫或其他由鸡粪而引起对人的滋扰,而所有设施应该盖好,以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流入而滋生蚊蝇。惟有关指引只属业界守则,并非法例,故鸡粪池即使无遮无掩,负责人亦不需被罚。
渗出粪水不达标 追溯源头搜证困难
粤皇鸡执行董事郑展强指出,建造渗水池只需在泥土挖坑,并依靠土地的原有泥土过滤粪水,而渗出的粪水能否达至环保署所订立的污水标准,才流入河道,根本难以得知,即使验出河道受鸡粪污染,亦无法追溯并证明渗水池有问题。郑展强表示,另一有效方法为建造粪水储存池,造价约60万元,池底需铺设防水胶以防污水渗漏,约两星期一次由两架泵车泵走特别处理,惟每次费用近3500元,成本高亦较麻烦,故大量鸡场只采用传统渗水池。
郑展强续称,政府早年曾向业界介绍高科技的过滤粪水设备,经处理的污水可直接排入河道,惟造价达300万,且农场未必有足够地方放置设备,政府又无提供津贴,最后事件不了了之。
罪行二:记者环署亦有发现 渔护署却屡无查获
除记者发现的两个鸡粪池外,环保署亦向记者表示,发现鸡场用作储存鸡粪的地点并无纳入在牌照内,并已转介渔护署。为此记者先后两次向渔护署求证,发言人依然无提供鸡场获准经营的牌照范围,仅指水池并无用作处理鸡粪。然而,该署却就事件向负责人发警告信,要求鸡场必须使用牌照准许的系统处理鸡粪,做法奇怪。
而记者所提供的两个鸡粪池位置,该署又再查无所获,只承认地段位于牌照范围外,惟已没有再度被用作处理鸡粪。渔护署发言人表示,而由2013年至今年4月,涉及该鸡场的投诉有13宗。
罪行三:环保署检控少 无阻粪水污染
负责就污染问题执法的环保署并未有向记者提供过去在鸡场附近水道抽水化验的次数及结果,只表示过去3年共接获4次投诉,而除了日间进场巡查外,亦多次在晚上、周末期间就非法排污问题进行伏击行动。而于2014年,环保署有1宗成功检控纪录,鸡场最后被定罪罚款$8,000。
至于鸡场以鸡粪填塘,无遮无掩,又在土地堆积大量鸡粪污染环境,环保署却束手无策。发言人仅表示,年初发现鸡场租用一个在场外的私人土地储存禽畜废物,认为储存方法有不妥,而地点更无纳入在渔护署的饲养禽畜牌照内,故已通知渔护署跟进。
现代化的中鸡场 香港鸡农出路?
郑展强指出,鸡场现代化是香港家禽行业现时的唯一出路,只要政府尝试研究及推行,就可做到双赢的局面,不但可遏止污染问题,又能为香港市民供应健康本地鸡。“政府一定要做牵头角色,业界涉及利益问题,未必肯主动改变,最理想是找一个远离民居的地方,让鸡场集体搬迁,并采用现代化设施,造成无污染环境,亦可将疾病的传播可能减至最低。”郑展强指出,新加坡早年已在远离民居的小岛设立现代化鸡场专区,亦完全发挥效用,认为香港政府亦可仿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