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家庭数目见五年新低 逾200名儿童等待一个家
不少儿童因原生家庭问题而要暂时居于寄养家庭,直至可以与家人团聚或独立生活为止。不过,社会福利署数字显示, 可提供服务的寄养家庭数目创5年新低,由2014年的944个跌至今年同期的865个,每名儿童平均要轮候1.7个月才能有机会获家庭温暖。
有专责寄养服务的社工坦言对数字感到悲观,一方面面对原有寄养家庭年纪渐老而流失;另一方面面对年青夫妇少生育及居所空间不足,未能吸引新血,导致寄养家庭数目呈下跌趋势。社署承诺会继续与11间寄养服务机构合作,宣传和招募寄养家庭。
社署的寄养服务是为18岁以下因家庭问题而未能得到家人适当照顾的儿童,提供家居以外的家庭式照顾服务,让他们继续享受家庭生活,直至他们能与家人团聚、入住领养家庭,或独立生活。
社署数字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865个寄养家庭可提供服务,较2014年同期减少8.37%,数字亦创5年新低。轮候时间方面,截至2017年12月底,共有220名儿童正等候及正进行配对合适的寄养家庭,当中超过六成,即135名儿童年龄更在3岁以下,而轮候平均时间则为1.7个月才可分配予社福机构安排寄养家庭。社署解释,由于每个儿童的需要不同,所需的配对时间亦会有所不同。
原有家庭年纪渐长 年青家庭缺空间、拒生育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寄养服务总主任陆绮萍分析,大部份寄养家庭多为50岁以上人士,随著年纪渐长,他们体力未能再应付,因此退出服务。同时,由于社会意识改变,年轻夫妇甚少生育,更遑论照顾别人的小孩。“现时的夫妇都很少生育,即使有小朋友,也很少自己照顾,更何况照顾别人的小孩?”
不过,导致寄养服务青黄不接的主因非“土地问题”莫属。陆绮萍解释,寄养家庭要求小朋友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床铺、衣柜、书桌等等,有关条件亦不宜放宽。“如果小朋友连自己的床都没有,很难讲得过去。”
预期寄养家庭数目会继续下降 冀加强宣传
面对寄养家庭数目渐减,陆绮萍慨叹年龄和空间的问题难以解决,她对此感到不乐观,加强宣传亦是唯一方法。“我悲观地预期会下降,但会积极地做多宣传,期望数字有增长。不过,数字要升至900亦有困难。”
社署就承诺会继续与11间寄养服务机构合作,宣传和招募寄养家庭。此外,社署已于去年12月1日起提高各项寄养服务津贴,同时新增一项照顾3岁以下幼儿的额外奖励金,以鼓励寄养家庭照顾年幼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