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惜地球倡港推行按樽收费  一元即可改变环保生态?

撰文: 赖雯心
出版:更新:

2016年,本港胶樽回收率仅8.5%。面对胶樽弃置率持续上升,政府进行饮品容器生产者法规可行性研究,明年初将完成。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今日(13日)于公布建议按樽制收费水平时表示,按樽制有效提升经济诱因,令消费者更愿意回收胶樽。
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解释,胶樽按樽收费类似现行玻璃樽回收模式,消费者于购买樽装饮料时支付一元按金,饮毕即可到超市、便利店或电子回收机取回按金。他指,有消费者担心按樽收费会影响市民,但付按金制并无损市民荷包,只要愿负公民责任,“一蚊都唔会少”。

绿惜地球认为透过经济诱因,可令消费者更愿意回收胶樽。(赖雯心摄)

绿惜地球检视有按樽制的25个国家及城市,发现平均回收率为73%,亦发现只要收费平均一元或以上,回收率即达77%。朱汉强认为,本港胶樽回收机制落后,对比其他国家如德国、荷兰、挪威等国家95%的回收水平,还有漫漫长路。

他又指,按樽收费只是过渡政策,收费与回收率无必然关系。他以奥地利为例,即使按樽收费高达三元,回收率亦只得三成,显示国家政策最直接影响回收率高低。原来,当地透过焚化方式回收废物,故可于商店回收的胶樽因而减少。

建议政府设回收目标 立生产者责任法

他重申,政府必须设立回收目标,立生产者责任法规,才是提升本港回收率的长远之策。

刘刘祉又指,海洋废塑料问题日趋严重,胶樽长期高居十大海滩垃圾之列。刘祉锋引国际期刊Marine Policy的研究指,在美国及澳大利亚有按樽制地区的海岸,胶樽数量大减四成,反映按樽制可减少海岸垃圾。他认为,透过提升经济诱因,我们将拥有更干净的海岸,政府亦可节省用以清洁的资源,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