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专访上】重夺土地发展主导权 黄远辉谈大辩论两大意义
林郑月娥去年7月上任后,随即宣布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扬言要以全面、宏观的态度,检视不同土地供应选项的优劣,凝聚社会最大的共识。一年来,她一再强调,本届政府有魄力、有决心去解决土地房屋问题。
小组经近八个月讨论,最终敲定18个短中长期及概念性的土地选项,并在4月26日正式展开为期5个月的公众咨询。黄远辉总结过去一个月的咨询工作,形容住屋问题困扰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故坊间对各个土地选项的讨论亦相当炽热,相信社会对今次土地大辩论反应会逐渐升温。
已浪费十五年光阴 土地储备“透支”
黄远辉认为,造成今天土地严重短缺的局面,是源于过去十至十五年间,政府没有认真觅地。这位退休银行家以行内术语“透支”,形容香港的土地储备状况,直言在政府丝毫没有余裕的情况下,即使“蚊型地”也被用来兴建公屋。“以往的工作在土地供应来说,很明显是不足够,我们不是浪费了五年,而是过去的十年、十五年。”
童年曾蜗居木屋及笼屋 事业有成始改善居住环境
年届花甲的黄远辉,现实中也是一位典型狮子山下奋斗的人物故事,中五毕业后在船务公司马士基任职文员,1974年加入渣打银行,边工作边攻读澳大利亚麦加里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课程,从低做起,逐步晋升至渣打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 47岁仍值壮年时便提早退休,引起哄动,及至2004年复出转投工银亚洲出任董事兼副总经理,七年后再退休。
事业看似一帆风顺,但黄远辉自言与许多香港人的成长路相似,尝过住木屋、笼屋的痛苦滋味。他小时候在天后庙道的木屋区长大,后来搬往柴湾徙置区和附近的公屋渔湾邨,事业有成后才搬至私人屋苑,更为父母添置物业。他感叹“50多年的笼屋,仍然同一环境,到今天依然存在。”
须有持续土地储备 不希望下一场大辩论5年后重现
时移世易,他亦感受到香港的新一代缺乏向上流的机会,以往凭借个人努力拼搏,毋须“靠父干”也可换来安乐居所,如今一般打工仔却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能储够钱置业,“我的房屋阶梯,相信和香港许多的家庭类似,可以靠努力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但今天这一代,已经和我们不一样。”
在黄远辉眼中,今次的公众咨询,更像是一项未来工程,为下一代筹谋持续的土地储备,这便是土地大辩论的另一项重要意义。他强调,不希望亦不想要五年后又再来一场大辩论,蹉跎岁月。
他预警,今次倘若未能凝聚共识、寻求突破,未来的楼价只会继续上升、公屋轮候时间愈来愈长,居住㓥房的人数,将会比现时的21万人更多。“如果香港不能够有根基性的改变,下一代真的没有什么希望。”
在香港,似乎所有的问题也要归咎于“土地问题”,黄远辉也认同“缺地”是众多社会问题的症结、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当所有可用的土地,均纳作兴建住宅时,其他用途如初创企业、零售餐饮,只能继续饱受贵租的煎熬,遑论要辟地增加医疗设施、绿化地及交通配套,意味着连带香港人的生活环境也一一倒退。
“如果真的要描绘未来的香港,我会觉得有少许不可想像,幻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土地供应停顿,环境一定会比今天更差。”
相信林郑有决心 只因别无选择
此外,黄远辉认为,只有在土地供应不足,或者供应受制于一小撮持份者下,才会出现垄断及霸权的情况。相反,如果土地供应有足够的弹性,港府在谈判桌上自然会有讨价还价的能力,继而有更大的话语权,去争取社会最大的利益,“当供应满足后,其实出现霸权的机会不大,为什么今天的土地潜在价值这么高,是因为别无选择,如果供应充足,价格自然会下跌。”
面对社会不同持分者的种种猜疑及不信任,黄远辉称他仍然向林郑投下信任一票,不认同政府如民间所指“有前设”。“我相信唯一的预设立场,就是我们必须有土地供应。”他亦看不到港府有任何原因和理由,不会切实执行大辩论后的民意依归,“(她的)决心是很大的,可以这样说,是别无选择的。今天来说,如果我们不是下定决心,可想而知情况会如何恶化下去。”
今次要整体解决香港社会最主要的问题
随着18个土地选项陆续曝光,直接触及多年来备受注目的敏感议题,包括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发展商新界持有的私人农地等,作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的黄远辉,亦成为镁光灯下关注的人物,被支持或反对个别选项的人士口诛笔伐。
黄远辉直认,有个别团体在会谈中施以压力,给出一些“强烈的意见”。他强调,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压力和意见,他只会视为意见的一种,不会因此受影响或动摇,“今次唔系简单解决住屋问题,亦唔系简单解决土地问题,其实今次系整体解决香港社会最主要嘅问题,如何令社会可持续地发展。”
面对社会各方的批评和压力,黄远辉认为自己能够处之泰然。
上文节录自第11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5月28日)《重夺发展主导权 重设土地储备 黄远辉点出“大辩论”两大意义》。
浏览更多大湾区文章:【01大湾区专页】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