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公屋年期创新高 供应低潮将至 公屋联会:要等6年也不惊讶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公屋轮候时间冗长,公屋兴建量长期未达标,政府过去不停强调会尽力“追数”,但房委会今日(11日)公布首次编配年期最新数字,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突破5年大关,创18年新高,一众基层的“上楼梦”似乎越来越远。《香港01》早前独家报道,2023/24年度的公屋落成量将不足1万伙,比“长远房屋策略”订定每年平均2万出租公屋目标少逾五成,形成供应“黑洞”。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成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表示,公屋落成量长期不足,加上拟建公屋遭到地区人士反对,若未来供求问题仍未改善,即使“破6”亦不会惊讶,单身长者的轮候时间更有可能“破3”。

根据房委会最新数字,截至今年3月,一般申请者的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突破5年大关,创18年新高。(资料图片)

长者轮候时间不跌反升

根据房委会最新数字,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增至5.1年,不单偏离“3年上楼”目标,更直逼2000年的5.2年。

值得留意是,长者一人申请者的情况亦非常严峻,轮候时间不跌反升。虽然单身长者可优先配屋,但据最新数字显示,他们的平均轮候时间为2.8年,较4年前的1.7年已大增1.1年。

《长远房屋策略》的公屋供应量长期不达标,未来公屋轮候时间或有机会继续攀升。(资料图片)

公屋落成量不足

轮候时间越来越长,与公营房屋供应落后有关。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报告,未来10年的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28万伙,当中20万个为出租公屋,即每年要建至少2万伙。

然而,根据房委会2017/18至2021/22年的公营房屋建设计划数字,当中只有一个年度可达标。此外,《香港01》早前亦有报道,2023/24年度的公屋落成量不足1万伙,及后3年更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可见轮候时间仍有空间攀升。

公屋建屋量长期不达标,但拟建公屋项目仍有机会被地区人士反对,令供应量更加严峻。(资料图片)

地区人士反对拟建公屋

除了建屋量不足,拟建公屋亦随时因地区人士反对,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开展,令情况雪上加霜。政府过去曾多次指出,已物色210幅具房屋潜力的用地,其中5幅位于将军澳的绿化地,政府早前亦提出改划作公营房屋发展。

然而,针对相关改划申请,城规会共收到千份申述书,当中930份反对修订。城规会昨日(10日)开会讨论时,亦有团体到场外抗议,政府低估其绿化带的生态价值,要求城规会否决申请。

同时,政府早前提出5个近岸填海地点,沙田马料水是选址之一,料可兴建1.1万个住宅单位,包括6,600个公屋单位。然而,过去有不少居民及环保团体表示反对,更有人提出永久搁置马料水填海计划。

有政党及环保团体反对马料水及船湾淡水湖填海,早前向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递信表达诉求。(资料图片)

柯创盛:富户政策作用失效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表示,政府曾多次强调,富户政策有助加快公屋流转,但现时轮候上楼年期已“破5”,认为政策无法增加短期供应,更非常“扰民”。他担心若未来将绿置居计入公屋落成量,轮候册时间会越来越长。

招国伟:建议规划公屋时各方多让一步

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成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表示,现时不少公屋项目于咨询期间已面对阻力,建议地区人士可多让一步,否则受害只会是市民。他又指,地区的交通问题是咨询的一大阻力之一,认为政府需就此方向多作考虑。他又指,若供求问题仍未改善,即使轮候时间“破6”亦不会惊讶,而单身长者的轮候时间亦可能“破3”,“咨询、规划时间长,又生地变熟地都要5至10年时间,短期可增加公屋供应的难度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