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座】褚简宁被骂“死摩啰差” 律师:难言违种族歧视条例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香港土生土长、美国籍印裔资深传深传媒人褚简宁(Michael Chugani),在港铁吁一名坐在关爱座的女士让座予91岁婆婆被拒,更被斥多事及“死摩啰差”,引起社会热议。有律师分析指,事件中并不涉及雇佣或其他特定关系,表面是“口舌之争”,难构成触犯《种族歧视条例》。翻查资料,社会曾就“摩啰”(或“摩罗”)一词是否涉歧视而激辩,如地政总署被要求将“摩罗街”易名,市民投诉电视剧对白讲“摩啰差”等。

褚简宁事后与该91岁婆婆合照。(陶杰facebook图片)

根据《种族歧视条例》,“种族骚扰”的定义,是专指一些会令被称呼的人士感受到冒犯、侮辱或威吓的不受欢迎行为,才构成种族骚扰。

律师黄国桐分析指,该女子在公众场口指骂褚简宁是“死摩啰差”,惟褚简宁跟该女子本没有特别的关系、如雇佣关系等,因此表面判断是“口舌之争”,难以因此触犯《种族歧视条例》。有律师亦解释,除非该女子是在公开活动中,或是以煽动形式向褚简宁言语攻击,否则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前曾讨论叫人“鬼佬”“阿差”带种族歧视​

2006年修订的《种族歧视条例》,社会争论市民如在言谈间用上一些如“鬼佬”、“阿差”之类的常用口语,会否误堕法网,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解释,新例将雇佣、教育、服务、选举、参加会社及委任大律师等六方面,立例禁止种族歧视,惟惯常地道用语则不纳入规范,有新移民及少数族裔代表认为未能全面保障弱势社群。

中西区区议员曾联署要求地政总署将街道名摩罗街易名。(网上图片)

“摩罗街”被投诉要求易名

条例生效后,这些含侮辱成分的言论,常引起社会争论。2010年,中西区区议员曾联署要求地政总署将卖古董出名的摩罗街(Lascar Row)易名,原因是有印巴裔居民认为,被港人以“摩啰差”称呼带有侮辱成分。不过,当局引述学者指,“摩罗”是香港开埠初期港人对印度人的统称,纯属音译,并无任何含意,从历史角度考量,该街百年前曾聚居大批印巴裔居民,是他们在港生活的历史,故最终决定保留街名。

此外,无线电视剧集《收规华》中,对白多次以“摩罗差”称呼印度籍保安的角色,有市民亦曾向平机会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