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蓝屋获联合国保育大奖 黄伟纶:是集合众人努力的成果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湾仔蓝屋建筑群活化计划“WE 哗蓝屋”,早前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大奖,成为首个本港获奖项目。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8日)发表网志,称日前重临蓝屋,并怀着兴奋心情出席颁奖典礼。他又指,蓝屋建筑群得以成功保育活化,是集合众人努力的成果。他希望未来再接再厉,以适切和可持续的方式保育香港不同的历史建筑。
蓝屋建筑群由蓝屋、黄屋、橙屋及景星街空地组成,早于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建成。在第二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中,发展局与圣雅各福群会合作,将建筑群活化成“We哗蓝屋”,倡议“留屋留人”,并由四个团体共同营运。
黄伟纶指出,建筑群得以成功保育活化,是集合众人努力之成果,他感谢各持份者在保育过程中的极大的努力,使项目可得国际认可。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早于2006年计划酝酿初期,街坊、建筑师、社企、保育人士等已积极参与,如每月会举办居民大会,商讨活化项目的细节等。
他又指,蓝屋建筑群成为香港首个建筑活化及之后,可容许原居民于留居原地的项目。同时,项目透过“好邻居计划”将其余单位招租,让有兴趣的人士加入,现时已有11户新租客租住建筑群,承租条件包括要定期出席居民活动,分享生活经验和技能等。
【蓝屋获奖】香港首夺联合国保育大奖 草根主导倡社会价值成先例湾仔蓝屋活化计划 首夺联合国文化遗产保育卓越大奖湾仔蓝屋建筑群完成复修 黄伟纶冀延续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社区异想】湾仔蓝屋前身既系华佗医院 仲有黄飞鸿徒弟开武馆?
每次重访都感受街坊热情
他指出,蓝屋外墙本来为灰色,直至政府于1990年代为蓝屋进行复修时,因物料供应库剩下最多的是蓝色油漆,故将外墙髹上蓝色,自此将建筑称为“蓝屋”。他又指,每次重访蓝屋均感受到街坊的热情,及他们对这几幢历史建筑浓厚的感情,又指项目重拾昔日社区的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