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首阶段措施耗9.2亿 智慧灯柱明年安装 可收集天气数据

撰文: 林炳坤
出版:更新:

创科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交代智慧城市蓝图首阶段3项措施,包括建设数码个人身份(eID)、智慧灯柱及政府云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料共涉近9.2亿元。
其中,当局计划先在中环/金钟、铜锣湾/湾仔、尖沙咀及观塘/启德4个人流较多的地区安装智慧灯柱,为期3年,将更换及改装将400支智慧灯柱,收集交通、天气及环境数据,并会预留空间提供免费Wi-Fi讯号。

创科局长杨伟雄(中)去年末领衔各部门提出香港智慧城市蓝图。(资料图片)

特首林郑月娥去年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提及将投放7亿元落实上述3项智慧城市的基建措施,创科局今(7日)提交文件交代具体拨款建议。据当局估算,数码个人身份(eID)、智慧灯柱及政府云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三3项分别涉资1.12亿元、2.72亿元及5.33亿元,总值近9.2亿元。对于整体金额较施政报告中说法多出近2.2亿元,创科局回应指属数字上有更新,文件所述金额是根据实际需要作的估算所得。

400智慧灯柱 可提供免费WIFI

当局计划先在中环/金钟、铜锣湾/湾仔、尖沙咀及观塘/启德4个人流较多的地区试行智慧灯柱,为期3年,将更换及改装将400支智慧灯柱,收集交通、天气及环境数据,并会预留空间提供免费Wi-Fi讯号。

当局预料首阶段将安装50支灯柱,明年中或之前启用,最迟2022年前完成安装全部400支灯柱。创科局辖下资科办已与路政署、运输署、天文台等成立跨部门专责小组,在计划开始1年后会进行检讨。

特首林郑月娥在其施政报告以7亿元提及落实3项建设智慧城市的措施。(资料图片)

建数据平台支持数码政府

文件又建议建设新一代政府云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是今次公布的3个项目中造价最高,逾5.3亿元。当局指措施可推动政府部门加快使用科技、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及支援未来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

至于数码个人身份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招标,最快2020年中投入运作,及后每年营运开支为3,820万元。当局形容数码个人身份可让市民免费用于政府和商业电子服务,如于网上续领牌照、订场、签署文件、预填表格等。另外又会积极推动公私营机构使用,让市民能以单一数码身分使用网上银行、网购等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