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路翻九巴.来稿】从严重交通意外看本港道路科技应用落后

撰文: 投稿
出版:更新:

文:C.M.(交通工程师)

2018年伊始,已发生两宗严重的交通意外。1月3日晚,一辆货柜车驶离大榄隧道收费亭后,失控撞毁巴士转车站继而冲落山坡,一名候车乘客被撞死亡。二月十日旁晚,大埔公路的九巴翻车意外,更酿成19人死亡、65人受伤,令多个家庭破碎。

意外过后,大众纷纷于网上留言为意外死伤者祈福,特首林郑月娥透露将成立由法官主持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检视本港公共交通服务安全。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李克勤的政府宣传片“路上零意外 香港人人爱”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但观乎近十年的交通意外伤亡数字,每年酿成受伤或死亡人数由一万八千至二万多不等,当中死亡的人数不下一百人。根据警方数字,近年行人在交通意外中致命伤亡的人数更有上升趋势。与零意外愿景相去甚远。

邻近地区如新加坡,交通意外死亡数字却有显著的跌幅。由2006年至今,当地因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由190人大幅降至112人。香港同期跌幅甚微。

不少人认为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但意外多牵涉的其实是人为错误。随著科技发展进步,早已有不少可应用技术,减低意外严重性。

(作者提供)

驾驶辅助及碰撞警示

大部分有接触汽车的人都不会陌生,新落地私家车以及重型车辆当中,不少装有驾驶辅助及碰撞警示。汽车会利用车载雷达及各种感应器等收集资讯,透过控制单元分析,再发出各种警告提醒驾驶者。一旦系统发现在未有打灯情况下偏离行车线、盲点内有其他车辆、或预期有碰撞危险,系统便会发出声响及闪灯警告。

如侦测前方有障碍物或前车急煞,电脑会主动界入,将车辆煞停。此外,福特的弯道控制系统,可以在车辆突然急速过弯时,自动降低引擎扭力并启动四轮的煞车功能。

行车线偏离警示虽令人烦厌,但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指出,此警示一年内就可预防近八万五千宗碰撞事故,事故死亡比率降低86%。在欧洲,于2015年欧盟及土耳其已立法规定,新落地的货车必需装设偏离行车线警告系统 (LDWS) 及 自动紧急煞车系统 (AEBS)。

车联网技术(Vehicle-to-Everything, V2X)

车联网是物联网应用的其中一种,令汽车能够与其他交通设施及车辆沟通,减少事故及纾缓挤塞。最简单的应用是,于路边装置发射器提供资讯,路过的车辆可以利用车载设备(On-board Unit)接收,得知前方道路资讯,如急湾、车速限制、灯号、及道路工程。在十字路口或斑马线,也可以安装感应器侦测转角位有否行人横过马路,再利用发射器将资讯传到车辆。

V2X与实物路牌不同,不受天气、建筑或障碍物、以至树枝阻挡。同时,更可以实时报告或预测交通情况。美国交通局(USDOT)基于2004至2008年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就指出V2X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81%的事故。香港近年亦有C-V2X的研究起步,唯仍处于起步阶段,亦未见有任何政策辅助。

香港应著力研究的方向

在意外预防上,运输署责无旁贷。近年基建及交通需求大增,重型车辆的吨数及轴数已见增长。同时,当新加坡实现汽车零增长,运输署却容许私家车每年4.5%的增长率。路面饱和及交通挤塞,加上司机高龄化,运输行业人手压力大增,亦再引伸兼职司机等问题。因此在道路安全预防方面固步不前,最坏情况将会是伤亡数字不跌反升。提升道路安全刻不容缓。

香港本地的道路环境及驾驶方式,与新加坡及欧洲各地大相迳庭。运输署必需著力研究道路安全科技于本港路面的适应程度,并于长远订立安全系统的测试标准,尽早适应各种新技术,以维持本港道路的安全及效率。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为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就与南洋理工大学(NTU)及裕廊工业园(JTC)合作兴建无人驾驶测试园,模仿各种路面环境,其决心和魄力就值得香港当局参考。

关于Tesla,较少人知道的是每部Model S每日可以搜集达100万英里的道路资料,然后上传至后台,建立“高精度地图”。有别于Google map以线代表路,高精度的地图能呈现出每条行车线,以辅助其自动驾驶。过往电动车豁免的税项共二十六亿元以上,政府又是否能够协议取得此类高精度地图作其他智能交通发展?

除此之外,路政署可参考新加坡公路出口位,在湾位前装设车速显示器(Your Speed Sign)。装置以太阳能运作。先以测速器探测车速,再于前方速度限制牌下方显示车辆目前车速,提醒司机超速。

私人方面,巴士公司利用RFID或GPS技术,结合电子油门,研究在部分高危路段进一步锁速或提供警告,亦是个可行办法。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