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泛民十五载协调路 民动郑宇硕:“尽做啦!”

撰文: 林立胜
出版:更新:

民主动力2003年至今,合共八次协调较大型泛民选举。创办人兼首任召集人郑宇硕感叹,十五载协调路挑战多,今日成果得来不易,而是次泛民初选得以确定“311补选”代表,更是踏出一大步。泛民议会路收窄,但郑宇硕不感绝望,反而寄语一句:“尽做啦!”今次泛民初选造成的风波,再次暴露泛民之间协调困难,也许大家应重新思考,民主派未来应该怎样扩大团结的对象。

民主动力创办人郑宇硕感叹十五载协调路挑战多,今日成果得来不易。(吴钟坤摄)

甫见郑宇硕,尽管他满面沧桑,仍笑容亲切,不失活力。他2015年退下火线,将协调泛民的重担交给年轻一代,如今只是民主动力的普通成员,但仍心系民主。例如是次补选风波,他努力游走于各方、参与斡旋,一如15年前的第二届区议会选举。那时,刚于2002年成立的民主动力初试啼声,协调民主党和民协开拓议席、减少撞区。

回想当年,“何俊仁和刘慧卿想我负责,咁我挨吓义气啦。揾我都好容易理解,民主运动中我年纪较大,辈分比较高,投入时间长,1970年代尾做香港观察社主席。而且(我)呢个人比较老,又唔会去选立会,又唔会做政党主席,咁就去做啦。”

当年乘着反廿三条及七一大游行之势,民主动力于2004年促成泛民200多名候选人签署“联合民主政纲”,以团结各派为区选造势。然而,临近选举前,甘乃威指摘联署候选人戴卓贤是“忽然民主”,又扬言若不把戴剔出名单,就会连同“中西区民主动力”成员退出联合名单。民主动力协调各方顾全大局,最后两人均留在名单中,并成功取得议席,而民主派合共有174人当选,与取得189席的建制派相当。

泛民党派缺权威制约

不过,像首场般的“顾全大局”,在往后的协调路上,已不可多见,因为泛民协调只靠道德及舆论规范,一旦候选人或政党退出,机制就失效,加上民主派内部的冲突,亦往往令协调受到挑战。例如2004年立法会选举,经过大半年协调得出的名单,曾被中大学者蔡子强批评过分高估泛民实力,更讽刺是,名单不消一天就因民协廖成利弃选九龙东而生变,最后泛民仅取18个直选议席。郑宇硕当时曾慨叹,民主派选举机器落后。至2010年“五区公投”,由于民主党主张与政府谈判,郑家富指摘其没有积极参与公投,与廿多名改革派退党自组新民主同盟;到2011年区议会选举,社民连因不满民主党支持政改方案,退出协调机制,人民力量更发起“票债票偿”,狙击民主党行动。

谈及民主动力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郑宇硕的言语中略带无力感。他直言,协调至今的成果得来不易,泛民亦的确曾团结不足,又缺乏核心政治人物的领导,甚至有部分派别,不认同泛民的基本信念,发起狙击民主派的意识形态之争等等,这已不是协调机制所能涵盖的范围。尽管如此,他仍希望泛民各党尽力而为,理性商议协调争取更多议席,至于要如何吸纳不同政治光谱,就要透过接触而互相了解。他举例,当初社民连由攻击民主党,到后期大家互相理解,甚至达成协议,作资讯交流等,这都显示泛民各党派推动民主的方向仍然一致。

上文节录自第9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2月5日)《泛民十五载协调路逆难而上 民主动力郑宇硕:“尽做啦”》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2月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98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