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博评】行车方向争议:香港靠左走定靠右走?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政府以先斩后奏方式处理行车方向争议。早于2014年,路政署的电脑模拟影片显示港珠澳大桥香港段采用“靠右驶”,而非香港习惯的“靠左驶”。当时政府亦矢口否认香港连接路一段跟随大陆,并辩称模拟片段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不少人指摘政府早就计划道路靠右驶,逼市民“洗湿咗个头硬食”。又有网民指,港珠澳大桥只是试水温,为日后香港改“靠右驶”作准备。
目前各国的行车方向分为“靠左驶”和“靠右驶”两类。34%国家靠左驶、66%国家靠右驶。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与香港一样都是靠左驶。同时亦不少前英国殖民地脱离英国后,仍然保留靠左驶习惯。在近代史上,有些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而改变行车方向。以下有两个例子:
瑞典H日
二战后,瑞典是唯一一个靠左驶的欧洲大陆国家。而邻国都先后更改行车方向情况下,瑞典政府曾多次提倡道路交通改为靠右驶,然而建议不受瑞典民众欢迎。1963年,瑞典议会修例通过更改行车方向;并在1967年9月3日正式实施,史称“H日”(史称:Dagen H)。
斯德哥尔摩的路面电车因为更改方向而被巴士取代,因为路面电车更改方向时——列车需要改造结构,月台亦需要重置。最后在1991年,斯德哥尔摩路面电车才重新通车。
冲绳730日
港人熟悉的日本,与香港一样都是靠左驶;源于日本引入英国的交通法例。但其实在冲绳,曾经有一段时间是靠右行驶。1945年6月24日,随住冲绳岛战役结束,冲绳被美国占领。美国为免额外花费改装军用汽车,和避免发生意外,故此更改冲绳行车方向。
尽管1972年,美国将冲绳还予日本,仍然维持靠右驶之规则。当时日本政府为了遵守《1949年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一国一交通制度”要求,继而开始统一方向之研究。当时日本有分析指,日本本土应跟随冲绳靠右驶的规则,从而与世界各国一致。惟日本本土的道路网络已发展成熟,需要动用大量公帑、人力、时间,并不化算。最后日本内阁通过决议统一冲绳,全国一率靠左行驶。
冲绳县在1978年7月30日正式更改行车方向,史称“730日”。由7月29日晚上十时起,一率禁止所有车辆通行(紧急车辆除外)。并在八小时后,即翌日六时重开道路,正式统一靠左行驶。
冲绳县能在短短八小时内,更换全县道路指示牌、路面油漆。主要是因为冲绳县当时未有路面电车,以及得到全国各警区派出大量增援协助。
宣传及实施
瑞典在通过法案后,展开为期四年的教育计划。利用心理学潜移默化,将H日标志放在各种日常用品上。而冲绳亦是如此,在电视播放广告,举办道路安全问答游戏等宣传活动。
新政策推行头四年,无论私家车、的士、还是巴士仍不时发生迎面相撞车祸,主要是因为驾驶者习惯旧有驾驶方式。
假如香港转方向
早前,我在网上阅读城大校长郭位教授2009年一篇文章《众生未有上下等,一国何分左右行?》,文章内文提到:
倘若97年起即规定香港预备遵照大陆车辆右行制度,准许有10至15年过渡期;以让现行的左行车辆(驾驶座在右)逐步淘汰,那么至迟到2012年当已顺利过渡。
郭位教授未免太过乐观。参考瑞典、冲绳的案例,更改行车方向并非如此简单。
香港拥有复杂的道路网络,直至今日登记车辆已高达56万。假设政府将要实施靠右行,巴士须在右边添置车门。全港接近6,000部巴士及小巴均需要进行改装工程,甚至购入新巴士以作取代。参考瑞典电车案例,鉴于重置月台花费巨额,以及避免严重交通意外;最后决定由巴士取代。恐怕西北轻铁、香港电车两个大型路面电车系统需要停驶。
而道路亦不是左右调转如此轻松。为了交通分流或减少交通黑点,全港超过一百个路口均设不同限制(如:不准转左、右等)。在这个情况下,政府必须动用庞大资源研究新安排。与此同时,单程路、巴士站等均需前后调转。而部份交汇处设计并不“完美”,因为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城市规划问题,而导致公路并非各方向都设出入口。道路设计是必须考虑到道路坡度、弯度,假若随便转换方向可能会酿成车祸。
冲绳和瑞典转换行车方向都需要封闭道路约5至12小时。两者能够短时间迅速更换行车方向,主要因为道路网并不复杂。而冲绳更是人口和车辆数目较少,以及透过动用全国警力增援。瑞典改例后,由于不时发生车祸,不少人甚至放弃驾驶。或许这不失为减低车辆数目的“好方法”。
如果香港要改变行车方向,先不估算花费金额。但至少需要封闭全港道路十二小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从估计,会否成功就见人见智。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