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死亡之卷”中文科开考 中文科教师指今年题目较浅

撰文: 刘凌锋
出版:更新:

文凭试笔试正式展开,今早(5日)先举行被考生视为“死亡之卷”的中文卷一阅读及卷二写作考试。有中文科老师认为今年两卷题目比以往浅,加上作文题目无特别“惊喜”,相信考生对题型不会感陌生,而合格率亦会上升。

今年阅读篇章包括一篇白话文和一篇文言文,包括台湾文学家林清玄的《红心蕃薯》和清代散文家魏禧的《吾庐记》。宁波公学中文科老师王美琪指题目较浅,卷内亦提供不少指引供考生作答,更有学生向她反映文言文易理解。

写作卷设3条题目,没有去年“没有手提电话的一天”想像空间较大的题目,亦没有如去年包含文言字句在题目中。

题目一:试以“热闹过后,我却感到失落。”为首句,续写这篇文章。

王美琪指记叙抒情的文体一向较受考生欢迎,预料有较多学生选答此题,加上过往也曾出现同类续写式题型,相信考生不会感陌生。她认为考生要在文章中细致描述从“热闹”到“失落”变化过程,并突出当中的转捩点。

题目二:试为“我在____之中找到快乐”补上一词,并以此为题,写作文章一篇。

题目二让考生自行填补留空位置,苏淅公学中文科主任陈匡正表示此题型未曾在文凭试出现,但与中三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作文题目相似。她又指题目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多以抒情和记叙式写作。

题目三:有人认为“传统往往是创新的包袱”。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题目中的说法将传统形容为创新的负担。陈匡正指题目无要求考生表示赞成或反对这句话,纯粹表达看法,故考生并无必要将“传统”与“创新”对立起来。然而,考生需在文章中清晰表达立场,如传统是创新的根基,并多举例子,以免模糊焦点。

不过,作家陶杰坦言三题试题虽然颇有国际水准,但全部题型均太有哲理味道,对于缺乏人生经验的考生过于艰深,尤其现时的学制是“一试定生死”,变相要考生“吹水”,批评考评局出题眼高手低。陶杰认为现时写作考试的没有考核准则,令人不明白考试是考核语文能力、哲理思考抑或辩论技巧,若只考核考生的语文能力,应只出一条哲理题,另再出一条较个人化的抒情题和一条较有发挥空间的议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