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嘥鬼】大型活动减废指南即将公布 台保证金方案可参考?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香港作为盛事之都,每年均举办多场大型活动,但盛事过后的废物处理何去何从?据知,环境局即将公布大型活动减废回收指南,冀减低如庙会、年宵等活动的垃圾量,但指南只属自愿性质参与。
翻查台湾资料,当地早于2013年推出《大型活动环境友善管理指引》,为参与人数达1,000人以上的活动定下指引,当中规定租借场地人士缴付保证金,若未有妥善清理垃圾,按金即时被没收。有本港环团认为,可借用台湾这个概念,要求主办机构缴付保证金,定于租场费用的二至三成,一旦变成“大嘥鬼”就被没收。

今年10月举办的美酒佳肴巡礼未有设立玻璃瓶回收桶,不少展商将玻璃瓶弃予垃圾桶内。(资料图片/李慧妍摄)

本港每年都举办多个大型活动,如渣马、年宵、书展等等。其中今年10月由旅发局主办的“香港美酒佳肴巡礼”就使用2.5万只胶杯;提供餐具租用服务的社企“We Use”亦估计,一场3,000人参加的街跑十公里赛事,就会浪费1.8万只纸杯。讽刺的是,就连10月由贸发局主办的国际环保博览亦遗下樽装水、名牌、传单、展版和纸杯等垃圾,涉及的政府部门更不止一个。关注固体废物的团体“结束一桶专弃”于清场阶段就到场巡查展场处理废物及回收情况。

以下为当日的情况:

+8

据知,针对上述垃圾问题,环境局已制定大型活动减废回收指南,供书展、渣马、七人榄球赛等活动参考,指南即将公布。

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早于2013年制定《大型活动环境友善管理指引》,适用于参与人数达1,000人或以上,由各级政府机关、民间团体及公民营组织举办的大型活动。《指引》建议,活动须包含环境维护、废弃物清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节能减碳等元素。

每千人配置两个回收点

《指引》再细分为30多项建议,包括活动举办者需订定废弃物清理计划,维持活动会场垃圾不落地,并确保妥善清运。若要有需要,需自行花费委托环保单位清理。此外,租用活动者亦先需定缴纳场地复原保证金,如活动过后未有清理场地,就会遭没收。《指引》亦建议,每1,000人的活动,应至少应规划设置两个有垃圾桶及资源回收桶的回收站。

2016年的渣打马拉松布虽设有回收箱,惟有人将蕉皮及其他垃圾随手丢弃在胶樽回收箱,污染本可回收的胶樽。(绿惜地球fb图片)

环团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认为台湾的保证金方案值得香港借镜,他建议将保证金订于租埸费用二至三成。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就指,保证金的金额要高,否则只会被视为处理垃圾开支。除了要求租场人士缴交保证金,朱汉强亦建议应限制租场人士下次租场或参加活动的机会。对于环境局将推的指南只属自愿性质,两人同样担心成效不彰,需靠法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