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4100公里渠管部分开始老化 渠务署拟年花六亿未来15年大翻新
撰文: 陈蕾蕾
出版:更新:
窝打老道早前因路陷需紧急维修,令繁忙时间交通受影响,事件揭示本港的污水、雨水渠开始老化。渠务署正计划大幅提升现时的渠管检视及维修工程,有意将现时每年约1亿元的相关开支,大幅增加至每年5至6亿元。2017《施政报告》亦提到将分阶段进行渠道勘查工作,推行风险为本的惠化雨水渠及污水渠工程计划。
渠务署在全港管理的渠管,加起来长度有4100公里,包括约1800公里的污水渠及约2300公里长的雨水渠。一条渠管,一般可使用约40至50年,而本港渠管的平均“管龄”约29年,但当中约1800公里的渠道已使用了30年以上,正开始老化,若出现损耗,会令路面有下陷危机。
+1
渠务署于2012年为全港雨水及污水渠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长远修复策略,并分别考虑渠道塌陷概率及后果的因素,制定处理的先后次序,并将分阶段实行。被评为高风险的渠道,即达至第四级的“可见将来有塌陷危险”及“已塌陷或有即时塌陷危险”,将于数年内分阶段检查及修复。
渠务署目前每年使用约一亿元,用作检视及维修约25公里长的渠管。面对渠管开始老化,渠务署署长唐嘉鸿表示,正计划为全港的渠道,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检视,他形容,有关计划有如检视香港的“血管”。渠务署计划,明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于数年内检视约250公里长的渠管。他并预计,在未来的15年内,每年会动用五至六亿元,进行有关工作。换言之,未来15年,检视渠管的费用,会达75至90亿元。他透露,沙田、观塘、深水埗、黄大仙等区域,有较多老化的渠管。而未来将会进行检视渠管工程的主要公路,包括龙翔道,届时约有100米的路段,要用无坑挖法方法进行检视,务求令对交通的影响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