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鸣再捍卫“叫鸡论”:不怪责不懂学术界的人 对语言警察反感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雷鼎鸣早前于研究会中的“叫鸡论”引致社会大众舆论纷纷,更招来各方抨击。雷鼎鸣今日再于报章专栏作出回应,表示不认同坊间的两个批评,分别是字眼带有歧视及例子不当。
另外,他又指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出现,致不同意见群组各自物以类聚,骂走意见不同的人,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雷鼎鸣又表示,对语言警察十分反感,望他们不要把玻璃心投射到别人身上。
雷鼎鸣早前出席研究会时,赞扬内地生活方便,透露朋友在内地“叫鸡(召妓)”亦能使用电子支付付钱,言论引来各方抨击。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昨日在Facebook 不点名批评有人“却忘掉身份,忘掉人心,恬不知耻”,更指“教授”一词遭污染。雷鼎鸣事后多次捍卫“叫鸡论”,指坊间多番言论均扭曲他的意思,直指有人不明白经济学家关注的是社会边缘人士情况。
雷鼎鸣在今日《头条日报》刊登的专栏,以《学者论“叫鸡”有何不可》再次捍卫“叫鸡论”表示不认同坊间的两个批评,分别是字眼带有歧视及例子不当。他解释指“叫鸡”是市井语言,各阶层一视同仁,不应有禁忌;对于例子不当的批评,他则引用有不少满载数学方程式的关于娼妓、罪犯、黑帮等等边缘人士的研究,经济学界不会觉得分析他们有何不当,而对于不懂学术界的人说用上述例子要羞耻,他表示不知者不罪,不会怪责他们。
雷鼎鸣直指香港教育出了问题
文中又指美国出现校园出现大批的年轻极权者,不懂与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只要意见不同便加上道德标签,他在文中直指这是一种思想婴儿化的行为。
他认为以上的行为源于教育出了问题,指其实香港和美国相同,对小孩呵护备至,即使小孩犯错亦不作出批评,导致他们对不同意见或立场的人充满攻击性,事事自我中心,二是心脏玻璃化,在他们所谓的“安全空间”,可以不用听到他们不想听到的语言用字或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