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刊》易主前最后一期 练乙铮搁笔、林本利“趁机休息”

撰文: 甄挺良
出版:更新:

商人黄浩早前以3.3亿元收购《壹周刊》,今日出版的《壹周刊》是正式易主前最后一期。代表杂志立场的专栏“壹观点”文章,以《大公报》当年经历作类比,指该报当年由中共接手之后,成为喉舌报,“《壹周刊》是否会走上《大公报》的旧路,不久当见分晓”。
至于多名专栏作家,包括林本利、练乙铮和李碧华等,同样选择在易手前最后一期告别读者,不会为易主后的《壹周刊》撰文。

今日出版的《壹周刊》,是商人黄浩正式接手前,最后刊出的一期。(罗国辉摄)

今期《壹周刊》封面故事为“壹个时代的终结”,访问该刊过去多名总编辑,回顾过去27年《壹周刊》的经历。前总编辑张剑虹、左少珍等,以及现任总编黄丽裳等接受访问,提到过去在壹周刊的高低起跌。张剑虹忆述,《壹周刊》每周“锄书会”文化令他非常难忘,又指自己一直认为《壹周刊》“有得救”,虽然不是如过往般“食大茶饭”,但仍可“卖南乳花生”。

壹观点批黄浩“与在朝派瓜葛相连”

至于今期“壹观点”,就以“临别殷勤重寄语”为题,文章提到《大公报》由创立初期,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宗旨,但自1949年由中共接管之后,却将“四个‘不’字完全抹去”,如今“在免费派发,还是几乎无人阅读”。文章又批评黄浩“与在朝派瓜葛相连”,虽然保证会保持《壹周刊》作风,但相关保证可能“一文不值”。专栏文末期望《壹周刊》不会成为“中共的仪仗马”,不至于变成“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

张剑虹等历代总编辑,一同回顾旧日事迹。(罗国辉摄)

多名专栏作者,如林本利、练乙铮、李碧华等亦在专栏中向读者告别。林本利在文中提到,虽然“新东主”有邀请他外出执笔写专栏,但他仍决定“休息一下”。他在文中回忆自己过往在该刊撰文的经历,感谢《壹周刊》及创办人黎智英提供平台,可以让他“畅所欲言”。而练乙铮亦表明会搁笔休息,将回到校园继续教学工作。练又说,有缘的话日后会以投稿方式和读者见面,更语重心长对社会指出,虽然年轻人会犯错,但错了他们会自我纠正,最重要是不能打击他们追求理想的热情。

至于由创刊至今,一直为《壹周刊》撰写专栏的作家李碧华,亦表明要向追随27年的读者告别,文末更提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指在时间无涯江河之畔,人很渺小,“聚散也是过客”。

黎智英专栏未再提《壹周刊》

至于过往曾专栏表示“卖仔勿摸头”的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虽然在今期《壹周刊》仍然有发表专栏文章,但就并无直接提及《壹周刊》。

《壹周刊》正式易手后,外界极关注这份杂志的编采方针会否改变。(罗国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