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收废纸】三个废纸出口商没有告诉大众的真相
近日走到街上,不时会看到路边有一叠叠纸皮堆积,有的放置在手推车上,有的就弃在店舖外,再无长者争相捡拾。食环署外判清洁工人将纸皮收走,工人说无人回收,要当废物处理,不环保也没有办法。废料出口商自15日(上周五)起起停收废纸七日,背后盘算是如何维持这个每年货值30亿元大生意。不过市民更应关注,是香港回收业每年将至少300万吨洋垃圾,经香港输往内地,更有少部分滞留而要弃置堆填区。
《香港01》尝试整理出三大关注点,归纳今次废纸围城的肇因及后续改善方向,冀望香港政府以及社会有心之士正视问题核心,杜绝一众藉老人之名谋取暴利为实的行径,并促进香港回收产业升级转型。
内地将于今年年底收紧俗称“24味”的24类废料进口,包括废塑料和未拣选的废纸等,因此内地加强巡查进口公司,致令对口的香港废纸出口受阻,触发今次停收废纸风波。
停收废纸行动由出口商组成的香港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发动,业界指很多回收场已经爆满,所以停收七日。会长刘耀成称希望唤醒港府关注,帮助业界与内地政府沟通,他称已收到环境局通知,特首林郑月娥已去信内地部门了解情况。刘表示,业界每月收到约80,000公吨废纸,若转往东南亚,只能吸纳最多30,000公吨,其余势必被弃置到堆填区。价钱方面,据称现时卖到东南亚的废纸每公吨为1,100元,较卖到内地少400元,亦成为了近日废纸回收价被压低的原因之一。
不过,以上说法又是否事实的全部?这里至少还有三点需要厘清。
关注点一︰废纸出口商疑乘机压价
代表回收商的香港环保回收业总商会却交出了另一种说法,指尚有三间出口商目前继续回收废纸,而未获广东省批文的造纸厂其实只有两间,其余16间没有问题。该会主席罗耀荃质疑出口商旨在压低废纸收购价牟取暴利,他更称出口商以每公吨3,000元卖到内地,在8月仍以每公吨1,500元向回收商收购,但传出停收后收购价即下降,“每次开会压低数百元”,至上周五只余800元。
现时,代表出口商利益的香港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要港府与内地洽商,每年容许香港进口100万公吨废纸到内地。依罗耀荃所言,如每公吨北上可卖3,000元计算,单是废纸的货值就达30亿元,当中半数金额落入这批出口商袋中。
尽管出口商与回收商版本不同,但风波已令一班依靠卖废纸赚取微量收入的升斗市民,尤其是拾荒长者只能徒叹奈何,自上周五后更是有纸卖不出。回收商买入废纸价已由本月初每公斤1.1元,跌至上周四的6毫,周五普遍只余3毫,甚至低见2毫。位于街头巷尾的地下回收舖首当其冲,旺角一名废纸回收舖老板说:“租要交,伙记也要开饭,我赚不到无所谓,但累到他们便无谓了。”
关注点二︰过度依赖转口洋垃圾
这次只不过是内地停止进口外地废料的第二步。早于2013年内地推行“绿篱行动”,禁止入口可能污染环境的旧衣物、电子垃圾及质素差的废塑料等,令大量经香港出口及转口到内地的废料滞留本港,仅内地退回港的装废料货柜就有226个。回收商即使度过本年底起停收“24味”危机,也难逃下一个影响更大的死线——内地将由2019年年底开始,逐步停止进口内地资源可以替代的废料。
香港回收业除回收港产的可再造废料供出口外,一直以来更大的业务是进口洋垃圾再转口。环境保护署资料显示,以2015年为例,本港进口340.4万公吨洋垃圾,来自美国、日本及德国占总数53%;当中 84%、286万公吨为塑料,金属废料占13.3%或45.3万公吨,余下约90,000公吨为废纸及其他废料。同年香港转口320万公吨洋垃圾到外地,当中302.7万公吨运往内地,即每100件洋垃圾之中,有近95件是转口至内地的。
【影片专题】香港沦全球电子垃圾岗 01跨国侦查:重金属毒祸新界
环保署也有统计从本地回收及少量经处理的洋垃圾出口量,2015年共计有201.6万公吨,当中半数、101.4万公吨出口到内地,其余主要去越南和台湾。单计这批出口的港产废料,在该年就值46亿元,但较2011年82亿元骤减78%,主因是自2012年起港产废塑料出口锐减,至2015年仅有90,000公吨,较2011年少九成。上述货值并未包括转口洋垃圾。
从上述数字可见,由香港转口到内地的洋垃圾,以及出口内地的港产废料,共计404.1万公吨。根据内地国家环保部及内地海关资料,2016年首八个月进口内地的塑胶废料,26.7%来自香港,次位日本占12.5%,第三位美国占10%,日美加起来的比率仍不及香港。
有业内人士透露外地借香港为踏板的原因,一是港进口洋垃圾标准低于内地,故先在港加工打包,更容易逃避中国内地海关检查,行内人称之为“化妆”;二是成本因素,外国若直接将废料转至内地处理,关税一般比经香港转口高昂,故借香港做转运站以减省成本。
关注点三︰本地回收业界不务正业?
必须重申的是,今次内地禁运“24味”的举措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过去进口标准过宽松,内地较落后的省市被洋垃圾围堵,污染问题严重,对内地长远而言不论是环境,甚至日后的城市发展均造成一定的阻碍。而且,内地只是拒绝混和生活废物的劣质废纸,而非全面禁止废纸入口。
反而我们必须质问的是,本港近年每年产生废物总量逾 500万公吨,以2015年计有574万公吨,扣除 35%回收再造,其余371万公吨弃置到堆填区。由于本地几乎没有工业,成本高昂,该203万公吨回收废料中,在本地循还再造仅有2.3%或4.6万公吨,其余一律出口,正如前文提及,半数运返内地,因此若内地全面落闸,而东南亚又无法完全接收本地废料,只能移送堆填区。
本地回收业界构思两个应对方法,一是在港做整套回收再造工作,包括回收本地及外地废料丶再造及销售;二是本地回收业界自我完善以配合内地提高的进口标准。刘耀成与洪蔼诚均认为,两种方法都需要政府财政上支持。
问题是,如业界继续进口洋垃圾,又要求政府动用公帑资助,形同要香港资助外国处理垃圾,且内地亦似乎不可能在2019年后继续容许香港转口洋垃圾到内地,因此港府应大刀阔斧,思考禁止本地回收业进口洋垃圾,然后资助回收业界提升本地回收而来的废纸质素,并寻求内地容许输入港产“优质”废纸。。
另一困扰香港的是本地废塑料, 2015年仅有90,000公吨出口。同年香港却进口286万公吨洋废塑料,再转口273万公吨,绝大部分运往内地,显示内地需求甚大,但为何不是将本地废塑料出口内地?本地回收业界一直不务正业,加上处理成本高,宁愿做洋废塑料中介,而不肯解决本港废塑料问题。若政府禁止进口洋废塑料,再资助业界收集及处理本地塑胶废物,提升至符合内地进口水平,或许才是本地回收业界的正确出路。
上文节录自第78期周报(2017年9月18日),原文题为《禁转口洋垃圾赚方便钱 港回收业应回归本地减废正业》,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9月1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8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