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5周年】香港背景辐射高过日本?专家:核污染已沉降土地
对比天文台和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香港赤𫚭角机场的背景辐射为每小时0.15微希,比日本福岛机场的每小时0.08微希还要高。上周一(3月7日)日本福岛县农林水产部农产物流通课主干、国分健儿来港时说:“现时福岛的空气辐射水平,已回复到大地震前的水平,可以安心到当地旅游。”5年过去,这些数字是否代表福岛核灾已经完结,所有辐射污染都已经烟消云散呢?
《香港01》请来一位曾到访过乌克兰及福岛的专家为大家导读,阐述近年台湾、日本流行的反核热潮。不过,人类面对能源危机下,有专家就认为核能仍然有空间,但先要提高核能技术。
按天文台的数据,本港每小时平均背景辐射为0.06至0.3微希,比日本大部份地区都要高,是否意味香港人受辐射患癌的风险比日本还要高?
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李伟鸿解释,其实环境中存在微量的自然辐射,例如花岗岩会发出较多的辐射,因此较多花岗岩的地区会有较高的背景辐射,只要每年吸收少于1毫希的辐射,仍属于安存水平。(注:1000微希=1毫希)
他又指,背景辐射是空气中的辐射,反映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存在的辐射残留:一部份来自外太空,这些宇宙线会被大气层反射或吸收,因此高空的辐射量比地面高;另一部份来自地壳的矿物和大气层内的氡。
古伟牧解释空气中的辐射只是核灾后最直接的污染,维持的时间也是最短。部份辐射物会沉降至泥土,受污染的泥土最少要经过该辐射物的5个“半衰期”才会接近完全消失。所为“半衰期”,是指辐射物是极不稳定并持续放出能量的元素,每隔一段时间该元素减少至原来的一半,称为半衰期。最常见的核灾污染物为碘131、铯134和铯137,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8天、2年和30年。
史上严重核灾:乌黑兰
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尔核电厂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大量的辐射物泄漏到空气,并随风飘至欧洲和北美洲,而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受到大范围严重核污染,56人直接死亡,逾30万居民要撤离。后来有环团估计,因辐射而至癌死亡的人数高达近10万人,被称为人类史上最严重核灾,第二严重核灾就是福岛核灾。
核污染可持续100年以上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表的2015年的报告指出,福岛县全境的铯-137沉积浓度是每平方公呎100千贝克(kBq),远高于污染土壤的定义每平方公呎40千贝克。
绿色和平的报告指,至2015年11月仍有6万多人被逼离开家园住在临时住所。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而且会透过菌类和植物进入生物体内,残留在森林生态中,所以现在仍有大片区域受放射性铯的严重污染,更会持续数万年以上。
核废料堆放民居外
“我并不反对去日本旅游,自己也会去,因为我了解当中的风险我愿意承受。核事故后两个月我就去了福岛监测辐射,只能尽量避免食福岛县的食物。”古伟牧讲述福岛的情况,他形容每个人都不知所措,当局只知道短期工作是要清理民居的核辐射,但清理后要如何处置,长远要如何应对,根本没有计划,因此清理后的辐射废料,只能堆放在民居外面。
凡是可能出错的事都会在未来出错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他指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承受核灾,福岛和切尔诺贝尔位于郊区就可以把居民疏散,但香港的人口密集,万一邻近的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也无法将全港居民撤离,届时要如何处理?他批评港府的《大亚湾应变计划》只能应付首24小时,如果其后核灾仍未受控,香港人亦会一样不知所措。
古伟牧认为:“核电厂需要完美的管理,不能有任何出错,但现实中一定会有不受控制的事情,这是违反《梅菲定律》,‘核电安全’是建基于不设实际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