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开心网上求助 一句“加油”或有反效果
撰文: 蔡静心
出版:更新:
近年中学、大学生自杀个案增多,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表示,近年机构接获的青少年求助反而不断减少,由廿年前约占两成,下降至目前仅占约5%。青少年转而于网上平台透露愁绪,但友人及网友过于简单的回复,如“加油”、“take care(保重)”,甚至是“好快无事”、“我仲惨”等回复,不但不起作用,甚或有反效果,令他们更觉孤独及无人明白自己。
曾展国分析,现时大学、中学生不少为独生子女,成长期间在家庭内受到的关注及保护较多,反而令他们的抗逆力低、解难能力弱。而近年学习气氛转变,成绩等同学生唯一成功指标,令他们倍感压力。当他们遇上困难,又认为自己或家长未能解决时,便易萌死念。
而年轻人的情绪受困时较易察觉,若果发现他们对喜欢的事物提不起劲、将自己重要的事物,如宠物托付他人、食欲变差、变得沉默及垂头丧气、失眠,应多加关心,直接与他们倾谈并细心聆听:“不一定要认同事件,但要认同他们的感受,才会令他们不觉孤独。”
他建议家长可以从小为子女作生命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业并非生活中的唯一事项,而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并且日常多称赞他们,但切勿过分保护,并培养他们的解难能力,如不要过分协助他们做功课,及让他们帮忙做家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