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融可成发展优势 理大社创研讨会“社区营造在北都”率先讲
未来可能难以预计,同样亦有无限的可能?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政府可以循不同大数据及各方学者、专家的分析作谨慎筹划,以适应未来变化和挑战。政府早在2021年首次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北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上年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推动北都成为香港未来20年的策略发展重心,这个影响香港人未来生活的规划,你又有何看法?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J.C.DISI)于9月28日将举行第十八季“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主题为“社区营造在北都”,各界将就北都的发展进行讨论!今次率先找来曾协助前任特首制定《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凌嘉勤教授,与文効忠教授及黄小慧博士三位理大学者,一起讨论社区营造对于城市发展为何至关重要。
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计划由J.C.DISI主办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于2018年8月正式启动,为期六年,旨在汇集社会各方,以创新理念和务实可行的社会创新方案,联合学术界、非政府组织、专业团体、热心的社会人士、企业和政府等,携手构建创新方案。“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正是计划四大范畴之一。J.C.DISI总监凌嘉勤教授表示:“‘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代表了一个信念:我们相信每十万人当中只要有一人愿意走出来,就不同的社会议题贡献他的时间及知识,便可为未来建构一些行动及议程,而今次‘社区营造在北都’是J.C.DISI未来几年社会创新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北都将成全港最年青、最具创造力的新社区〞
北都成为“重中之重”的发展焦点,凌教授解释全因为政府不同的政策均显示,北都在房屋、基建及创科产业方面将有急速的发展。“过往城市发展集中于维港两岸,今次北都发展是将新界北部的地位等同维港,这在香港城市发展历史中是十分创新的。基于过往新市镇发展都会吸引年青家庭大量迁入,在老龄化的香港,北都将可成为香港最年青、最有动力的地区。同时,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她就在北都毗邻,当两个年青的城市区域共生共长,其发展潜力之大与发展的范式演化,相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挑战及机遇。”
目前,政府对于北都的著力点在收地、基建、环境保育、房屋兴建和创造高科技产业区等发展过程。凌教授指作为学术机构应“超前关注”,满足这个社区的人口在家庭、就业及医疗等范畴的生活所需。J.C.DISI希望更多人留意,吸引更多团体参与相关讨论。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女士将作主题发言,以“北部都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策略增长区”为题跟大众分享,阐述北都的发展概况,以及特区政府如何透过崭新思维,妥善应对各种发展障碍,以把握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浓厚的乡村文化是北都独有优势,助建文化身份认同〞
研讨会分为两部分,除邀请不同专家、学者以“城乡共融”、“营造 15 分钟生活圈”及“整合社区服务”三个讲题作演讲外,另设有以“北都社区营造者的愿景和进言”为主题的圆桌对谈,邀请各个界别的持份者分享他们的愿景。圆桌对谈嘉宾包括“铁路+社区”建设者、新建社区营造者及社区服务网络营造者。相信最令人惊喜的嘉宾是以文化促进城乡共融倡议者 —— 资深粤剧表演艺术家阮兆辉先生。凌教授解释:“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文化,而今次北都发展的特点是‘城乡共融’及‘发展与保育并存’。我之前曾与阮兆辉先生讨论过,他告诉我香港粤剧源于乡郊的神功戏,很多围村内的节日如观音诞、打醮都会做神功戏,而北都内的大小村落有著各自的文化,在不同的节日举办神功戏,因此,我们希望探讨是否可用粤剧文化作为北都城乡共融的黏合剂,并引起更多讨论。”
是次圆桌对谈主持人,亦是新田乡原居民的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就补充,“新社区想吸引人才、年青人进驻,希望他们与家人安居于此,只提供工作机会、日常所需是不足够的。社区还需要‘文化艺术’滋润人们生活。而北都覆盖元朗区和北区等的村落就拥有‘乡村文化’的优势。其中一种体现乡村文化的行为是村民对‘土地’的尊敬而设有的神坛、对氏族传承而建造的祠堂、对祖先缅怀而拜祭祖坟等。村民对一个地方的热爱及氏族的团结,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主要因素。在中环、尖沙咀等市区,你不可能会看到此种文化传承。”文教授希望大家明白“城”与“乡”并非对立,当发展乡郊村落势在必行,应思考如何传承乡村及中国文化,让新旧居民理解和认同这个社区的“根”,才有共融和包容的社区。长远而言,若这些乡村习俗得以保留,并由政府支持申请为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更可将北都村落发展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文化博物馆,举办不同的文化旅游。“这是一个新的构想,同时大家亦可以思考当发展北都,许多村落的祖堂物业被征收,失去祖堂的资产,又该如何再凝聚村民?如果将村落卖地所得的钱,投资在新落成社区的物业,祖堂功能是否以新面貌出现?我希望在研讨会跟大家详细讨论城乡共融的发展模式。”
〝浙江义乌乡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城乡可以共同合作,各取所需〞
理大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副教授黄小慧博士将以“城乡共融下的社区营造:浙江义乌乡村的经验”为题开讲,她十分认同文教授的观点,即城乡不应是对立的。城乡两者本质上有差异,但不是对立,更不代表发展城市,乡村就要被取代。相反,两者可以一体化,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近年来,城市都会规划愈加重视重塑周边乡村的价值,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与城市生活交融互补的发展新格局。黄博士认为,浙江义乌乡村发展经验没有采用“大拆大建”模式,而是改用“文化牵引策略”,能为我们带来新启示。义乌有400多条村落,其中一条何斯路村,历史可追溯至元朝,上世纪80至90年代大量村民外出谋生、村庄发展滞后,但在2008年左右一位村民决心在村内建薰衣草园,振兴本村黄酒文化,发展旅游业,成功引入资本和人流。在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之余,他积极带领村民建设社区,通过修缮宗祠,发扬尊祖孝先的传统,增加村民凝聚力。为了更好的促进新旧村民融合、共同参与乡村发展,他创建不同形式的乡村经济文化组织,如“功德银行”和股份制合作社等。经过多年努力,何斯路村开辟出一条结合传统与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黄博士表示义乌乡村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其中关键因素有三点:“政府引领”、“地方领导能力”和“村民团结”。除了分享义乌经验,黄博士还将介绍广州市的千里乡村风景道发展。尽管各城市的发展背景各不相同,但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我们可以从中发掘不少对发展北都的启示。
三位学者在接受访问时对“社区营造在北都”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讨论。事实上,北都社区营造是个宏大的课题,是次社创研讨会率先以“城乡共融”、“营造15分钟生活圈”及“整合社区服务”为切入点,探讨北都社区营造的复杂背景,并在“圆桌对谈”以多角度探讨北都的未来发展。北都发展与香港民生息息相关,你又有何想法?
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
主题:“社区营造在北都”
日期:2024年9月28日(六)
时间:9:30am – 1:00pm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 赛马会创新楼(V 座) V322室
了解更多详情及报名,请按此进入网页:https://www.polyujcsoinno.hk/zh/innovation-themes/s18/symposium-s18
活动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