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两成白海豚失踪影 环团促控诉大屿山工程赶绝

撰文: 陈籽颖
出版:更新:

近年大屿山一带基建工程不断,港珠澳大桥、三跑工程均被批评影响白海豚生态。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今日(10日)三年前开始追踪30条白海豚,但至今发现有两成失去踪影,怀疑与近年港府于大屿山一带大兴土木有关。该团体今日宣布发动“海豚三十·收复豚地”行动,将走上街头募集签名及网上联署,并促请港府新班子关注保育白海豚议题。

(陈籽颖摄)

3年内30条白海豚有6条已消失
“海豚三十”对上一次行动于2014年发动,当时香港海豚保育学会追踪左大屿山北面的30条白海豚。由于每条白海豚的背鳍及身上斑纹皆非常独特,有如人类的指纹,因此学会定期出海观察并拍照,以及参考渔护署的报告,透过照片识别出不同的白海豚。

团体监察至今,发现原本的30条白海豚中已有6条失去踪影,有学会成员坦言这是严重的情况。而2016年全年亦只目击到一条初生海豚,显示现时白海豚的出生率非常低。

“先破坏后补偿”海岸公园作用成疑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郑家泰指出,除了邻近工程影响,现有的海岸公园亦不足以保育大屿山西及西南面的白海豚。他指,现时大部分海岸公园都是“先破坏后补偿”,但郑表示,即使港珠澳大桥即将完工,至今仍未见有海豚回到附近水域。另外,他指出海岸公园面积小而分散于不同地方,海豚的移动走廊并不受保护,海岸公园亦没有移除高速船的威胁。

团体有三项诉求,其一为南大屿的高速船改道,南移至索罟群岛以南,避开白海豚的活动区域。其二为连结西南大屿山和索罟群岛两个海岸公园,进一步保护海豚的移动走廊。其三则为长远在西面水域建立一个大面积的海岸保护区,学会预计需要比现有及拟建保护区双倍的面积,才可有效保护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