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大湾区中医培训” 首阶段5中医赴广东受训 再回港实践
医管局今日(30日)公布,首个“大湾区进阶中医住院临床培训计划”已在4月开始,5位参与计划的医生会到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为期24个月,涵盖神经内科与针灸科的治疗中风培训。
医管局期望,今年参与计划人数可达至20人,加强中西医协作培训、实践,日后惠及本地中医发展。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中医)黄巧云表示,计划主要集中住院临床培训,她形容过去“未试过咁安排”;而受训中医会加入医院临床团队,得到处方与诊治权,以及内地临时执照直至计划完结。
受训中医拥有8年临床经验
参与培训的中医在资格上,都需拥有8年临床经验,以及曾为“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学员与参与中西医协作服务成员。黄巧云就解释指,要求8年经验,是希望率先栽培资深中医,未来有机会再调整这项要求,具体要视乎计划发展。
至于两地合作先以参与神经内科与针灸科的治疗中风疗程作培训项目。黄巧云就解释指,自中西医协作试行至今,留意到在全港53个服务点中,病症以中风为主。故考虑到病症优次程度,将中风治疗放在计划之先,但日后仍然有意拓展更多中西医协作的病症到项目之中。
料首年可培训20名本地中医
黄巧云又提到,为期24个月的培训中,中医会有8个月到大湾区中医院,全程负责病人临床治疗,也有责任导师临床指导。另外16个月则会在港公立医院及中西医协作服务单位,以所学经验继续提供中西医协助服务、并会与内地导师视像培训、研讨难症。
实际安排上,则在首个月先到内地,及后2个月则回港服务;希望中医在学成带返经验回港的同时;也可以将在港面对的不同情况与内地交流。
黄巧云预计,首年可培训20名本地中医,预期可提升临床专业水平、建立中西医协作人材库、促进优势病种发展。
参与培训中医师:有机会接触急性个案
有份参与计划的港大中西区中医诊所的中医黄惇祺就表示,他现时到当地针灸科受训;而过去皆以门诊为主的他,日常多接触情况稳定的病人;但医院则有机会接触急性、重症患者,并以团队方式查访病人。他又指,可借此认识更多住院日常运作,以至中医疗法如“腹针”的应用,提供更好医疗服务,也将经验带回香港。
另一位参与计划的中医周颖欣则指,两地最大不同是,内地医院中医需要值班,并要参与、了解患者整个住院流程、出入院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变化反应。她表示内地团队在中西协作下,会依据病人是否病情是否急性、或有并发症等,考虑以中药、针灸调理,加入更多不同的治疗思路,对她而言有一定启发性。
黄巧云总结指,今次计划用意是深化中西医协作服务病种、配合国家、香港中医学整体发展。长远会派更多香港中医骨干到内地交流,她相信,工作最重要是实践,计划则提供中西医协作培训、实践。而经验放到日后启用的中医院服务,以至中医发展;也可从多角度向世界展示构建香港中西医协作人才框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