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中医药发展|医师流失率高 中成药注册进度慢惹关注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将设立“中医药发展专员”职位,加强中医药发展及政策统筹工作,包括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并会落实20万个新增中医药门诊服务名额。另外会将中西医协作治疗服务常规化,逐步扩展至更多医院和病种,包括探讨推展至癌症治疗,并将优化“中医药发展基金”的运作,推动中医师和中药专业人员专业发展,以及深化香港与内地和大湾区中医药协作等。到底近年本地中医药发展如何?本文将以数据图表回顾。
据立法会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透视:中医药发展》,港府由2003年开设资助设立18间中医诊所,每年营运拨款由2015/16年度的9,450万元,增加逾倍至2021/22年度的2.3亿元,中医人数由366名增至415名。而求诊人次亦持续增加,由2015年约110万,增加16%至2021年约128万。
近年长者用于中医服务的医疗券增加,交易宗数由2015年约53.4万宗,增加1.9倍至2021年的154.3万宗,使用金额亦由1.4亿元增加逾四倍至7.9亿元。文件指,长者医疗券交易中使用中医服务的比率由2015年的20%升至2021年的37%,反映市民对中医服务的殷切需求。
中医人数方面,截至2022年2月底全港有10,557名中医,即每万人口中有14.3名中医;而由2015至2021年间,每年平均有65名本地培训毕业生,以及170名非本地培训毕业生考取注册中医资格。惟文件指,由于实际薪酬与从业员所期望的落差较大,中医流失率甚高。
文件指出,虽然中成药注册制度早于2003年起实施,但有意见指处理注册申请的进度缓慢,令人关注。截至今年2月底,当局共接获逾1.8万宗中成药注册申请,但只有不足两成获批“中成药注册证明书”,另有约25%申请则仍属“过渡性注册”中成药 , 而这些中成药仍可在市场销售,有部分甚至已在本港售卖近20年。
政府于2019年6月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最新数据显示,已有3,000多宗有关中医和中医药从业员参与培训课程的申请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