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大学生排单人公屋 楼价飙升人工倒退 呢几年毕业最艰难
青年轮候公屋近日成为舆论焦点,政府官员亦出言劝导年轻人要敢于追梦,绝不要为了排公屋而扭曲人生。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屋非长者单人申请者中有2.4万人拥大学或以上学历,而新增申请者平均年龄,亦由2020年33岁降至2022年32岁,从数字看似乎有高学历和年轻化趋势。
但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就是楼价高昂令年轻一代上车无望,更有研究指香港连续14年是全球最难置业的城市。而楼价近年虽有回落,但于过去20年间已累计飙升逾4倍,远远抛离打工仔同期人工增幅。至于为何高学历申请人愈来愈多,则与学位贬值、大学毕业生收入倒退不无关系,当中2000至2010年代大学毕业生所面对情况较差。
据房委会公布,截至2023年底约有22万宗公屋申请,当中129,400宗为一般申请(包括家庭或长者一人申请),另有92,300宗为配额及计分制申请,亦即是最近讨论焦点所在的非长者单人申请者。
虽然现时仍有不少年轻人轮候公屋,但每年非长者单人新增申请数字其实已下跌多年,由2014年2.4万宗,降至2021年9,100宗,至2022年才稍升至1.1万宗。而上述申请的总数,亦由2015年14.76万宗,降至2022年约9.77万宗;当中30岁以下的申请者约3.86万人,所占比例为39.5%,实际上是比2015年的52.5%大幅减少13个百分点。
非长者单人新申请下降,或涉及人口结构、入息限制、置业选择变化等多重因素,而房委会于2015年修订配额及计分制,新制下年轻申请者分数较低,相信亦是原因之一。(注:与家人同住的青年人亦可透过家庭申请轮候公屋,但因现时无相关公开数据,故本文只集中讨论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单人申请)
统计显示,新登记非长者单人申请者平均年龄,由2020年的33岁,降至2022年32岁;年龄中位数同期由28岁,降至26岁。
至于申请者又是否有高学历化趋势?房委会统计显示,2022年整体非长者单身申请人中,26%拥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即约2.4万人,与往年水平相若。而若具体观察30岁以下申请者,他们当中具大学或以上学历的比例,就由2012年27%,升至2022年53%。
港打工仔平均工作22年才能置业
年轻人选择排公屋,无非是因为楼价过高,超出负担水平。2023年差估署楼私人住宅售价指数报337点,虽然已回落至2017年水平,但仍较2013年242点高出39%、较2003年的62点高出4.4倍。
以一个九龙区中等面积私楼单位为例,2003年每平方米售价约2.8万元,至2023年升至16.2万元,累计升幅达475%。相比之下,打工仔月入同期由1万元升至2.05万元,累计增幅仅105%远远落后于楼价。
研究机构Demographia早前公布,香港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而瑞银去年一份报告亦指出,香港打工仔平均要工作22年才能置业,大幅抛离平均只需10年的新加坡。过往数据更显示,港人置业所需工作年数,由2007年平均工作10年,增至近年的20年以上;亦即是说,愈是后生一代,置业难度就愈高。
大学毕业生收入20间减少5.8%
另一方面,年轻人即使有高学历,收入也比较以往世代低。新青年论坛研究发现,大学学历劳工月入中位数(经通胀调整后,下同),从2002年36,982元跌至2022年的34,849元,跌幅达5.8%。
该研究指出,大学毕业生在初入职收入和上流速度方面,有愈年轻世代愈趋下降的情况。当中,19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入职首年,月入中位数可达1.7万元,但进入2000年代后反复下跌至2012年的不足1.5万元,至近年才见回升,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明朗,升势是否持续仍尚待观察。
此外,比较各世代大学生毕业5年后的收入增长,同样是1990年代大学生月入增速较高,介乎52.%至63.2%。至于2000年后的毕业生,入职5年后收入增幅均不足五成,当中2007年前后毕业的学生,收入增幅更低至27.4%(注:以收入处于中位数的毕业生计)。
大学毕业生收入下滑,除了有宏观经济因素外,亦受到本港就业结构影响。报告提到,本港高技能职位,于过去35年间增加113万个,但增长近年开始放缓,由2012至2022年只增加约3.7万个高技能职位,长远会加剧竞争。而拥大学学历但从事低技能职位的人数,亦由2002年5.66万人,增长2倍至2022年近17万人。这些职位薪金一般较低,晋升机会亦较少,年轻人从事这些职位也较难实现置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