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焦虑】36+组别女生压力最大 部份“患者”归咎自己外貌
有人单身活得益发亮丽自在,有人单身一味往情绪低谷里下陷,终日问这条问题:“是否我有问题?”因为终日寻爱不获,又被家人的“催婚咒”穷追猛打,长期陷入负面情绪,慢慢形成了焦虑与抑郁。
36岁或以上压力最大
临床心理学家及艺术治疗师黄晓红博士表示,这类为数不少的求诊个案,占整体求诊数字5%,多为28岁至38岁的单身女人,白领、专业人士,也有富家女等。她们面对外与内的压力“夹击”,自觉孤单寂寞,不想独身之余,亲朋戚友反反复复催婚与鄙视,每到大时大节,紧张、抑郁和焦虑等强烈情绪来袭。她们故意避开人群,受困于负面感受,伤心痛苦,容易与家人因为一两句难听说话而“开火”。大时大节也最难找到朋友陪伴,孤单感更为强烈。
“有部分女士前来求诊,因为爱情不如意,归咎自己外貌、性格或能力比不上别人,打击自信与自尊心。别人双双对对,自己只影形单,爱胡思乱想,积压伤感,大大影响了生活与工作表现。”黄博士指,台湾学者曾研究过单身女士的心理健康,发现不同年龄组别于面对压力事件、自我强度及心理健康有差异。如面对催婚等社会压力,28岁至30岁的组别,比31岁至35岁为低,36岁或以上的组别压力最大。其中一个原因也与生育年龄有关,年纪越大,对于寻找伴侣越感失望,怀孕的希望也见渺茫。
绝望表现:求神问卜/误堕骗局
黄博士也从个案中见过两种表现类型,一种是将单身诉诸宿命论,觉得缘份命中注定,找算命、塔罗或求神问卜,出于对爱情极度渴望但没有办法实现的绝望感,于是寻找“更高存在”的帮忙。也有人从宗教寻找慰藉,“宗教有安妥人心的作用,祈祷令你感觉内心平静,减少担忧和焦虑。但一旦变成非理性或迷信,如‘我好想要啊上帝你给我吧’,就不太好了。”黄博士说。
另一种也值得留意,单身女士因极度渴望而不可得,当陌生男士献殷勤或甜言蜜语,就会少了戒备,容易缺乏理性分析,一头误堕骗局。特别大家开始以交友apps或网络认识对象,增加受骗风险,黄博士见过不少这类骗财又骗感情的个案,提醒大家,要理性分析对方的意图,当局者迷,应适时询问第三方的意见。
抗衡孤独:找支援网络/自我满足
“即使你所有条件都很好,不代表能拍拖或结婚。许多客观原因影响。”黄博士说自己不会给“False Hope”给求诊者,说什么“有志者事竟成”或“一定揾到”之类,而是帮助她们找回自己,确定自我,并建立内在价值与力量。
“越单身久,越会用外面的价值系统衡量自己,越觉得自己差。外在因素不利自己,如没有朋友陪伴,家人又催婚,大时大节无法寄情工作时,至少有内在价值撑起自己。”黄博士说。
“有求诊的女生曾心灰到计划买姑婆屋,后来寄情跑步,慢慢多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未找到男朋友,但过得比以前开心,因多与别人交往,多了认识异性的机会,多一份希望。”她认为,懂得为自己找社交活动或尝试多做运动,找回外在的支援网络(Support system)及自我满足,对调节心理状态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