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End Game】待遇与职位以外 更值得追寻的是什么?
你的end game是什么?
所谓的end game就是心目中的“终极最佳”结局,日复一日继续努力下去的原因 -更多的人工,待遇,职位,受到万人景仰,诸如此类。
本人刚到伦敦修读时装设计的时候住在当时伦敦时装周的场地附近,每一季看著帐篷一天一天建起来,时装周期间穿得酷酷美美的人进进出出,心里立下“一定要做到被(注意是被邀请,不是自己傻傻在外面排队)邀请看骚”这样(愚蠢)的目标。之后好不容易进去了,发现座位的编排是极为有其游戏规则的,代表某种(当时觉得重要的)身分象征,就定下了“一定要做到某国际时装圣经编辑”(同样愚蠢)的目标。下删之后大概一万字。
听过在驴子前吊红萝卜让牠继续往前走吧,为什么人要在自愿的情况下亲手吊自己的红萝卜呢?这就是我说以上那些都是愚蠢的原因。更愚蠢的是,我就这样跟自己玩了很多年,以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埋单,还觉得很正常似的(因为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在这个叫事业的跑步机上原地跑呀跑)。
今时今日的社会可能太高估“有形的东西”,这个年代的人自从出生便仿佛成为了消费者,习惯所有东西都有标价,都明买明卖。
毕竟得到奖励是高兴,只是没有想到这种高兴原来那么短期,稍瞬即逝。刚把那个“非常非常想要”的拿到手中,转眼已经不珍贵了。其实上面的故事应该是由考进某名牌时装大学开始的,你看,我都几乎忘记了。得到这些的每一次,都觉得是尽了洪荒之力,差点断了六亲(因为工作成为了生存的唯一目标),把自己弄到没有退路似的。但是到头来,就像大部分追过男/女神的人所知道的那样,到手那一刻已经没趣了。写到这里想起电影《Mad Max》里的主角穷九牛二虎之力刚从地狱似的世界里闯出来,发现不但没有天堂还要回去起点的原理一样-震撼,崩溃,以致失去人类本能反应的基本能力, 只能硬著头皮继续走。
今时今日的社会可能太高估“有形的东西”,这个年代的人自从出生便仿佛成为了消费者,习惯所有东西都有标价,都明买明卖。我在这里必须指出我没有任何意思把这个说得很清高似的,在可见的将来,像大部分人一样本人还是需要工作,收入,处理日常生活种种物质事项。我想说的是,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所有不能在社交网站上载的时地人)的价值,实在太被低估了。时间花在哪里,便会变成怎样的人。可以的,人是可以选择不断定下一个一个短期目标,感觉良好地重复著这个过程,直到最后最后。但是,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时候才领悟呢? 就趁新年,不妨想想自己心目中的end game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吧,何必无谓折腾。
#不要放弃治疗啊。
关于作者:
dilettante,早年于英国留学和工作,旅居过北京上海,近年回归香港。随著年份以不同角色在时装行业出现,但是最怕被介绍为“时装人”。感觉世界很无常,生活可以的话尽量愉快地进行。还有,如果你认得这个名字,我们应该是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