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watch】默克尔(一)半个东德女孩

撰文: 蔡燕丽
出版:更新:

刚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默克尔,无论在德国内政上,还是国际事务上,都叱咤风云。从处理欧债危机到解决叙利亚难民问题,其强硬的作风深入民心。即使再政治冷感的人,都会记得她在荧光幕上那张冷静的面孔,从声线到眼神都显得坚定、果敢。而我却吊诡地,从默克尔身上感受到一股奇特的亲切感。

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默克尔加入政党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照片摄于1991年,默克尔脸上仍有一抹稚气。(Getty Images)

来自东边的严肃

一切从三年前旅居柏林的经验开始。刚到埗时寄居一名中年女士的家,在人人都想往西柏林逃走的1970年代,这女士跟随着艺术家男友从西柏林搬到东德政权下的Prenzlauer Berg定居。每天傍晚6时半,她必定坐在电视机前,手边一本笔记簿,将新闻重点抄下来──中年女士眉头深锁的认真眼神,与默克尔在欧盟峰会上与各国代表周旋的表情,竟如此神似。

出生于德国汉堡,还是婴儿的时候,默克尔就随家人迁往距离柏林东边80公里的市郊Quitzow,可以说,从小就在东德极权政府统治下长大。二次大战后的柏林再度陷入分裂之中:由美国、法国支持的西德政府以及由前苏联撑腰的东德政权。而默克尔成长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东西德关系最紧张的年代。

图为1960年代的东德。共产政权下的东德经济发展迟缓,从人民生活到城市面貌都十分朴实。(Getty Images)

东德政权奉行的是共产主义,执政以来严厉遵循计划经济原则,企业几乎国有化;加上为了防止新一代受西方文化所“污染”,从汽车、衣服,到牛油与咖啡,清一色只能使用“东德出品”。报纸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平台都在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操作。那些年的东德人民,从穿著、饮食,到娱乐,相比同时期的欧洲国家都要朴素得多。

有关默克尔的童年叙述不多,但从几件小事几乎可肯定,当年的她是标准的东德菁英:她是东德政府青年团体“Free German Youth”的活跃成员,在校内学会说得一口流利俄语(那个年代,会说俄语对升学前途是莫大帮忙),并以此作为踏脚石,在柏林Adlershof大学的科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直到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默克尔在东西德统一后的首个民主选举,在地方议会赢得一席位,为她的政治生涯拉开序幕。

1990年,默克尔参加东西德统一后的首次民主选举,并到处拉票。图中的她正探访一个小渔村,展示亲民作风。(Getty Images)
图中为1977年的东德电视女演员,其中几位的清汤挂面发型,是否似曾相识?(Getty Images)
1996年的默克尔衣著明显比东德时代“放松”了,但仍然非常简洁。(Getty Images)

有一种风格叫“必要”

即使投身“新德国”,当时的默克尔身上仍然有着一种浓厚的东德味道。仔细看看她当时在公开场合的照片,线索一目了然:沉色毛衣、白色t-shirt、牛仔长裙,款式一律平实宽身。是朴素没错(某程度上也是当时物资贫乏、风气保守的东德写照),但更贴切的形容,可能是东德人常常挂在口边的 erforderlich ── 去除任何花巧装饰,一切以“必要”为依归的生活态度。

加入内阁之后,默克尔随即成为德国政坛新星,举手投足都令人注目;这段期间,我们所熟悉的默克尔也慢慢成形。(Getty Images)

Erforderlich不仅是默克尔的著装方式,更是她漫长政治生涯的基调。

6年后,默克尔晋身内阁,成为女性及青年部长(Minister of Women and Youth),及后更当上环境及核安全部长(Minister of Environment and Nuclear Safety),令她在国际上渐露头角。作为政治新星,她更赢得时任德国总理Helmut Kohl以亲暱的 “mein Mädchen(my girl)”相称,此时默克尔在造型上明显比几年前成熟,即使偶尔出现花衬衫与丝绒外套等较花俏的选择,但基本组成却是出奇地一致:一件长身西装外套,配上长西裤或及膝裙子──这组配搭,正是后来举世闻名的 “Merkel's power suit”。关于默克尔的套装,又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1994年(左图)与1996年的默克尔,当时的她正平步青云,形象也在短时间内成熟了不少。(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