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身边人】香港交友apps文化:认真你便输了
曾几何时,男女之间的红线总要由媒婆去牵,然后,寻找爱,变成努力翻着相簿,随意点“有缘人”。新世代的“媒”,早已由冷冰冰的电脑程式主宰,少了人味,又多了几分准绳?
上篇提到,交友apps担当媒人婆,为忙碌的单身男女试著牵红线,结良缘。每天现身屏幕上的他或她,由手机程式计算配对,分分钟可能为你swipe出真命天子。
如果这是交友apps公司的主观愿望,也是用家的主观愿望吗?
一名27岁Tinder男用家告诉我,玩交友apps为了“扩大结识异性的基数,遇上对的人的机会就提高。”但他同时论定:“玩交友apps不必太认真,太认真就傻猪咗。”
是凡人尚未追上科技为恋爱及约会带来的巨变吗?大家对它既投放一点希望,也投放大量疑心,越想就越不敢想。因为始终隔了层发亮屏幕?特别在香港,玩交友apps对部分人而言,貌似滥交,甚不端庄,它表露我的寂寞难耐与欲望,最好别放在太阳底下曝光。
交友apps世界的“不平等” 女生被动是常态
据交友程式Lunch Click的数据显示,其他亚洲国家,使用Lunch Click的多为男性,但惟独在香港,女性用家比男性为多。“香港女生坦率、开放,能接受交友apps的概念。其他国家女生较胆怯吧?”“LUNCH Actually”创办人林少岏(Violet Lim)如此认为。
这并不是没有原因,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多年,每每被视作婚嫁危机。根据政府统计处推算,2044年男女失衡将进一步恶化,每1,000名女性相对的男性数目,下降至783人。Lunch Click主打“安全健康”的交友平台,过滤掉求性玩家,自然吸引到香港一群想扩宽生活圈子的单身女性。
然而,香港女生真的坦率、开放吗?不尽然是。香港聚点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推广人员Elisa Lai认为,交友apps借了一道力予胆怯的人,免除面对面的尴尬,你会愿意分享更多,甚至敢向心仪对象表白。“但香港的恋爱文化与外国不同,女生较为被动,深感行多一步就蚀章,怕被标签,所以你观察到无论交友apps或现实,被动的居多。”
的确不少男性用家曾表示,Hi一百个女生才有十个应你,十个应完你,有耐性继续聊的只剩两个。即使主动挖掘话题,总遇上爱理不理“嗯、哦、是吗?”的回应。事实上,交友apps的“不平等”状况,有数据可窥一二,所谓“女生被动”似乎是交友apps亚洲地方常态。其中一名24岁Tinder男用家告诉我,这个不理睬你,下一个总会理你。交错过的多如繁星,人脸继续如轮转。他玩了两年多,深谙“不必太认真”才是明智态度。你听完明白,不认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午餐约会公司LUNCH Actually访问接近2,000名亚洲区会员,观察到男性需要比女性更有耐性,大部分女性接触1至4名对象就收到回应,为数不少的男性要接触超过20位对象,才得到回复。
程式设计者 看香港交友apps文化
开发本地交友程式“Gathering Point”、香港聚点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Kevin Teng说:“香港用手机上网的人占160%,远比人口多,即一人不止一部手机;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香港人每人每日花2小时回复交友平台的讯息。但香港竟没有一款本地化的热门交友app,香港人多数玩外国apps,如Tinder、Happen或Skout。”
根据他的观察,比起欧美,甚至台湾及中国,香港在交友apps的开发及形象建立上,落后一大截。也正因如此,香港的交友apps尚未拥有足够的数据库,无法设计出配对的程式。
像不少香港人选用的Tinder,它版面简洁,只需在程式为你配对的对象相片上(基本是外貌协会)Swipe你喜欢的对象;如果用“Happen”或“Scout”,你甚至可直接与处身附近的用家对话,毋须经程式筛选。用Coffee meets Bagel时,为了更好配对,用家必须回答一份“水蛇春”长的问卷。
交友app设计者Kevin Teng认为,这种简洁直接的模式,未必适合亚洲人甚至香港人的风格。
“外国人健谈,配给他对象,他就可自行发挥。但反观亚洲人,部分难以与陌生人开展对话,不懂吹水,延续不到话题。”另外,香港人没有耐性,未建立信任度前,倾向简单操作,“水蛇春”问卷只会令人却步。“始终香港人保守,抱怀疑态度,他们不认为交友apps能认识另一半。”
Elisa补充:“网络世界令你方便认识异性,连接现实世界让你更安心,愿意踏出一步。眼看外国的交友apps左刷右刷,几秒就换一个心仪对象,我们反而希望做到约会、交友的那种环境。”
从高登眼睛看交友apps文化
高登流传两则与交友apps的都市传说,暗示了交友apps在香港的原罪。有名女用家为测试交友apps上的“逢场作兴”,同一时间约了十多名男子,在九龙塘地铁站外等,美其名曰开房,实际为整蛊“狗公”。
另一则是,一名男用家得知女友瞒自己玩交友apps,特意申请另一个帐户试她,聊到浓情蜜意,正式见面时,当面拆破对方时也撕烂自己的脸。
这两则都市传说,背后隐藏了欲望、滥交和出轨的人情常态,在大部分香港人眼中,玩交友apps必先负上这两种道德包袱。故此,你无法坦然承认,即使单身前或后,它都千万别曝光在太阳下。即使承认,你也会补充一句,玩玩而已,没有太认真。
明明男或女玩,都源自同一个根本需要:求偶(求性或求爱也是求偶行为),否则你并不会花时间、花心思,每天和更替的配对对象、即一名隔著屏幕的陌生人,佯作好奇、热情地聊天,是少点动机也不坚持不下。
究竟交友apps世界的运作逻辑是什么?下一篇我们将由几位用家剖白,以第一身探究交友apps的求偶逻辑及矛盾心理。